正文 第44章 禮儀是家庭幸福的資本(6)(2 / 2)

古人常說:“兒行千裏母擔憂”,不用說是千裏,就是吃完飯從車去同學朋友家玩的時候,父母在你臨出門之前,也會叮囑一句:“到了打個電話啊。”這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包含了父母多少的關愛和擔憂啊。父母為自己操了二十幾年的心,你忍心還讓他們親再為自己的出行擔憂嗎?

父母生病時,要盡心照顧

照顧父母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

很多為了生活在外奔波的人,一年也難得回幾次家。更不用說如果父母生病時,能在他們身邊好好地陪伴和照顧了。

齊麗已經出外六年了,這六年來,她和父母相聚的日子是屈指可數的幾天,每年也就是過年的時候,匆匆忙忙回家呆幾天,然後又匆匆忙忙地背起行囊遠走他鄉。每當看見年邁的父母雙鬢那一縷縷白發,齊麗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她連最起碼的孝道都沒盡到,她心裏覺得虧欠父母的太多了。這一年,當她又一次拿起電話給,撥通家裏的電話號碼時,她聽到電話那頭父親的聲音似乎一下子蒼老了很多。她急忙問是怎麼回事。後來在她一直的追問下,父親才把實情告訴她,原來母親已經病倒一個多月了,父親又要照顧母親,還要忙活家裏的一大堆事……聽到這裏,她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了。這一刻,她說什麼也要回去,回去做一個兒女應該做的事情。第二天,她向公司請了假,當晚就坐飛機回到了母親身邊,當母親那憔悴的臉看見女兒回來時,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齊麗心裏頓時踏實了。

這種感覺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體會,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卻買不到親情。所以,作為兒女,當父母生病時,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時間回去陪伴和照顧他們,這樣心靈才會得到安慰。

不要粗暴地幹涉失偶父母的再婚

尊重父母需要用行動來表示。

張軍 某部門主管

我母親因病去世好幾年了,盡管我們幾個子女都成家了,但我們對父母都很孝順,看到60多歲的父親整日都很悲痛,我們都想辦法幫父親排解痛苦,他的要求我們能滿足的都盡量滿足他。可是最近他認識了一個離婚的中年婦女,我們知道後,他不但不羞愧還表示要和那個女人結婚。我們真想不通,我們幾個子女都對他那麼好,他怎麼還想結婚呢?

針對張軍的問題,相關婚姻專家指出:

老年時期喪偶是人生感情生涯中最為不幸的遭遇。因而你的父親在心理上也曾受到很大的打擊,精神上感到壓抑、苦悶和煩惱,由於總是懷念老伴,並且會感到生活孤獨、寂寞。心理學研究表明,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獨。時間久了有時會萌發出再婚的想法。

可能在傳統觀念裏,老年人喪偶後,就應該獨善其身,自己或者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時期,不應該再有什麼“非份”的念頭。要知道,老年人的愛心並沒有死,他仍像青年人一樣向往著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渴望幸福,希望有一個知心人,共享歡樂,分擔憂愁。這些是他們的正當需要。他也沒有必要感到羞愧。

可是作為子女的就不這麼想,在子女看來,父輩現在隻能順從子女,而不應該有自己的自由、自己的選擇。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老年人“獨身”有害無益。因而作為子女們應該懂得,處在生命後期的父母,再婚對他們來說,不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溝通和慰藉,這樣在心理上能達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鬆。它能使人愉快地度過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後階段。

老伴老伴,也就是到老了都希望有個伴,一起相伴著走過人生的最美好的日子,而作為兒女的,怎麼能忍心不滿足父母的這個願望呢?所以,當失去老伴的父母想再打個伴時,兒女應該真心祝福他老人家,而不是粗暴地去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