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許多國家都流行顧客向服務人員付小費的習俗。在這裏,小費含有一定的禮節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著顧客對服務人員的愛護與尊重。相傳,“付小費”之風源於18世紀的倫敦,當時,有些酒店的餐桌上擺著寫有“保證服務迅速”的碗,當顧客將零錢投入碗中後,必定會得到服務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久而久之,遂形成“小費”之風。不過各國各地均有自己的“小費”標準:
·在日本,當顧客進人飯店的大門時,顧客可以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以不必付。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小費。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在意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麵”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顧客一般都會乘送賬單的時候遞上小費。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果遇到顧客忘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
·在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
·墨西哥人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由於各國各地各行業小費的數額沒有統一規定,所以顧客宜入境隨俗,酌情而付。
小費之風,日趨流行於越來越多的國家,但有些國家禁行小費,許多官方服務人員遂在私下進行收費或收禮,以免有損於“文明”,這種私下收費或收禮,其價值往往高於公開的小費。
在異國他鄉是否講文明,不僅是個人文明素質高下的反映,更是社會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尺。
不要拿數碼相機到處“偷拍”
自律是一種文明,自律會讓別人更尊重你。
出國旅遊或出差等,很多人都會隨身攜帶一個數碼相機,以便有機會能夠拍到一些體現異國風情與風俗文化的景色,以便為將來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劉明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主管,他們公司的業務主要都在國外,因此,他出國辦事的機會就很多,每次出差,劉明有一樣東西必帶,那就是相機。這部相機,記錄了他幾年來的全部足跡,無論他走到哪裏,無論生意上的事情有多忙,他都會拍一些當地最著名的風景等,或是拍一些當地有特色的景物,留作紀念。最近公司又派他去洽談業務,這次去的是他夢寐以求的浪漫之都巴黎。
接到這個任務以後,他非常興奮,因為他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了,並且還能親身去感受一下它的浪漫氣息。於是,他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沿路他都處在一種興奮的心情中,拿著相機“啪,啪,啪”地拍個不停。見到什麼都覺得有種特別的感覺,就連路邊溜狗的老太太,他都拍。一次,他看見路邊有對情侶正在親親我我,於是也打算拍進去,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浪漫。可是就在他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那對情人被驚醒了。他們非常惱怒地看了林凱一眼,然後便走開了。林凱被那一眼看得也沒有再拍下去的心情了。他覺得自己是有點過了,是應該控製一下自己那狂熱的情緒了。
拍照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是如果什麼都拍,什麼都想拍,不顧忌他人的一些忌諱及不便,這樣就會給別人帶去不便,會讓人有種隱私權被侵犯的感覺。這樣的拍照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了。同時還會讓人誤解你是一個沒有禮訓之人。
吃好西餐,不出洋相
再不喜歡,也要吃得像模像樣
世界上沒有完全符合某個人胃口的食物,難道都要排斥嗎?
隨著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會交往的活躍,中國人吃西餐的也越來越多。比如,在組織的一些涉外活動中,為適合國外客人的飲食習慣,有時要用西餐來招待客人。西餐廳一般比較寬敞,環境幽雅,吃西餐又便於交談,因此,在公共關係宴請中,是一種比較受歡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講,西餐卻並非是最合適的,比如烤得半生半熟的年牛肉,這樣的牛肉多半是外熟內生,帶有血絲,一看就沒有胃口,哪裏還能吃得下去?還有那些各色各味的調味醬更是讓國人難以接受。
把不願意吃的食物咽到肚子裏,確實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情,可是西餐的曆史源遠流長,而且又十分注重禮儀,講究規矩,所以,你別無選擇,即使是再不喜歡吃,也要吃得像模像樣,不讓他人覺察出異樣。在餐桌上,如果說某種食物不好吃,或幹脆吐出來是十分失禮的一種做法,俗稱“出洋相”。西餐宴會是一種高層次的社會活動形式,豈能允許有這麼粗俗的禮儀上桌?因此,在一些有外賓的宴會上,而又不得不吃西餐時,切記吃要有吃相、喝要有喝相。因為,吃得文明,喝得禮貌,不僅是對主人以及其他用餐者的一種尊重,更是赴宴人員自身教養的一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