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禮儀是走向國際的資本(4)(1 / 3)

朋友們都如約而來,大家興致高昂地為林凱點上了生日蠟燭,一陣折騰之後,大家開始進入正餐,林凱為了讓朋友們能吃好,特意點了一桌西式餐。大家看到一桌子的美味也禁不住流口水了。於是,邊談笑風生邊“狼吞虎咽”。大家都很忙,每年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這次林凱借著生日之際,也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相聚的機會,好久未見,都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再加上桌上的美味秀色可餐,看著心情也舒爽了很多。大家吃著說著笑著,其樂融融的氣氛是多少人很久以來都沒有享受到的。於是大家也很是珍惜這一種氣氛,小心言行,深怕某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是言語就把它打碎了。

但是,越是擔心的事情,越是會發生。這時林凱旁邊的一位同學,不經意地從桌上拿起一根牙簽,當眾剔起了牙。邊剔牙還邊說笑,不時地把口中的“不良之物”隨口吐在地麵上。大家一看這種情景,頓時沒有了再盡興的心情。最後生日會也隻好草草收場。本來興致高昂的聚會最後變得平淡而無味,這多少有些讓人失望。

就因為一支小小的牙簽,毀滅了大家燃起來的熱情之火。剔牙之人不知有沒有想到,在他實施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破壞了別人食欲,更破壞了自己形象。

吃完自助餐,別忘送回自己的餐盤

人的自覺意識是體現其個人修養的重要依據。

吃自助餐是現時代流行的一種消費方式。因為是自助,所以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吃的一些食物,但同時也需要人們具有很高的自覺性意識。比如,在吃完自助餐時主動把餐盤送回;在挑選擇食物時,不能無限量地夾到自己的盤中等,這些細節性的行為舉止,都能反映出一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

自助餐一般分為正式自助餐和非正式自助餐,正式自助餐就是我們平日看到的一些自助餐飲店,非正式自助餐就是由個人愛好而自行組織的一種半娛樂方式。

在一般情況下,自助餐大都要求就餐者在用餐完畢之後、離開用餐現場之前,自行將餐具整理到一起,然後一並將其送回指定的位置。如果非正式自助餐,如在庭院、花園裏享用時,尤其應當這麼作。

不允許將餐具隨手亂丟,甚至任意毀損餐具。

在餐廳裏就座用餐,有時可以在離去時將餐具留在餐桌之上,而由侍者負責收拾。雖則如此,亦應在離去前對其稍加整理為好。不要弄得自己的餐桌上杯盤狼藉,不堪入目。

自己取用的食物,以吃完為宜,萬一有少許食物剩了下來,也不要私下裏亂丟、亂倒、亂藏,而應將其放在適當之處。

在自助餐上,既然強調的用餐者以自助為主,那麼用餐者在就餐的整個過程之中,就必有較高的自覺意識,並且認真地付諸行動。在自助餐上強調自助,不但要求就餐者取用菜肴時以自助為主,而且還要求其善始善終,在用餐結束之後,自覺地將餐具等送至指定之處。

涉外往來,保住麵子

活在“地球村”,當個國際人

禮儀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人的素質、受教育的水平及能夠被人信任的程度。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風度等行為規則和形式。

禮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溝通人們之間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嚴,增強人們的尊嚴感;它有助於發展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的友誼。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國際慣例和一定的禮節,有利於我國的對外開放,有利於展現中國禮儀之邦的風貌。

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禮,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誠懇、謙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們的尊重。

在國際交際中,禮賓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許多外事活動,往往是通過各種交際禮賓活動進行的。一般來說,各種交際活動,國際上都有一定慣例,但各國往往又根據本國的特點和風俗習慣,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除應發揚我國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注意禮貌、禮節之外,還應尊重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了解它們不同的禮節、禮貌的作法,從而使得我們在對外活動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每一個國人都應該爭取活在“地球村”,當個國際人,以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2008奧運會的到來。

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

稱呼不對,會換來怒目相視

任何兩個人,如果一開始就無法解決相互間適當的稱呼問題,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很難建立和維持;如果兩個人之間的稱呼隻能是一種,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隻能由相互之間的這種稱呼關係所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