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俄羅斯人送禮禁忌:送鮮花要送單數,用麵包與鹽招待貴客,表示友好和尊敬,最忌諱送錢給別人,這意味著施舍與侮辱。
·經日本人送禮禁忌:盛行送禮,探親訪友,參加宴請都會帶禮物,接送禮物要雙手,不當麵打開禮物,當接受禮物後,再一次見到送禮的人一定會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送的禮物忌送梳子,要不要送有狐狸,獾的圖案的禮物,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以為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
送禮並不是想送什麼就送什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帶來不同的思維模式及風俗習慣,在禮儀文化方麵也會形成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送禮時必須和具體國家、民族的社會文化背景聯係起來,否則就會因文化衝突而造成“以禮失禮”的結果。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風度等行為規則和形式,遵守禮儀的規則,即是為自己做免費的廣告宣傳。
送禮給外國人不在價貴,貴在有中國特色
送給對方的禮物不在多,隻要心誠對方就能感應到你的熱情;送給對方的禮物不在貴重,隻要有特色便能顯出你對其的敬重。
在涉外各種友好的交際中,有時候為了向別人表示慰問、祝賀或感謝,往往需要贈送一些物美價廉的小禮物。在選擇禮品時,應考慮到受禮人的愛好、習慣和忌諱,還要考慮到禮品的意義、特色和價值。
一般而言,如果應邀出席私人家宴時,可以向女主人贈送些小件土特產、小藝術品、小紀念品、小食品、幹鮮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贈以糖果或玩具等;如果應邀參加別人的婚禮時,可以贈送些小型藝術品、鮮花或其他日用實物;如果是要去探視病人,可以贈以營養食品、果品或鮮花等;如果是在元旦、聖誕節時,可以送日曆、煙酒、名茶或糖果;如果是出席各種宴會,可酌情贈送花束或花籃等。
古人雲:“禮輕情意重”,“禮輕”“禮重”無所謂,重要的是能體現一份送者的濃濃情意便可,因此,在選擇送給外國友人的禮物時,也得下一番工夫:
一要突出禮品的紀念性。在涉外交往中,一定要挑選一些具有紀念價值的一些禮品,因為在很多國家裏,都不時興贈送過於貴重的禮品。反之,則很可能會讓受禮者產生受賄之感。
二要體現禮品的民族性。如,中國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書畫、茶葉等,這些東西一旦到了外國人手裏,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
三要明確禮品的針對性。選擇禮品時,務必要充分了解受禮人的性格、愛好、修養與品位,盡量使禮品受到受禮人的歡迎。
外國友人也許並不了解這份禮物的價格,他們看重的是它的紀念價值,也就是說,他們更注重禮物所表現出的與友誼相關的一些內容,因而細心的包裝正好可以體現出饋贈人的情感。所以說,在送給外國友人禮物時,“金玉其外”也是不可忽視的。
有特色的物品往往更能吸引他人的目光,成為一種永久性的紀念。
接收外國人的禮物要當場打開,否則有怠慢之嫌
把接收到禮物的喜悅和朋友們一起分享,是對他人的尊重。
在中國傳統的禮儀中,當事人收到禮物後,不能當著送禮人的麵打開,隻能含蓄地道謝以後,等送禮人走了以後,再自行拆開,褒貶一番。然而,外國人卻的收禮習俗正好和中國的相反,他們不管收到什麼樣的禮物,也不管是收到誰的禮物,都會當著送禮人的麵打開,然後讚賞有加。
小韋是一家跨國公司當業務總監。由於他的性格隨和,所以結識了很多朋友,尤其是一些外國朋友,都非常喜歡他這個中國來的小夥子。因此,每當有什麼聚會時,一些朋友都會熱情地邀請他去參加,而他也時不是請一幫朋友來家中聚聚。一次,他過生日,於是請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慶祝。其中有一位叫傑克的小夥子,他特意為小韋準備了一份禮物,這讓小韋十分感動,但是他接過禮物時並沒有及時拆開看,而是去和其他人喝酒去了。這時送禮物的傑克站在那裏,並用一種怪怪的眼神看著小韋,坐在小韋旁邊的張明看見了,他告訴小韋,小韋急忙回頭找到傑克,並拿著他送的禮物,大加讚賞一番,還邀請傑克喝了一杯紅酒,這樣傑克才麵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