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禮記》中反映的先秦時飲食原料(2 / 3)

畜牧業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到了商、周已初具規模。“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三字經》語)這六種畜禽在《詩經》裏頻繁出現:“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惇”(《詩·小雅·無羊》);“濟濟蹌蹌,絜爾牛羊。以往蒸嚐,或剝或亨,或肆或將”(《詩·小雅·楚茨》),“躍躍毚兔,遇犬獲之”(《詩·小雅·巧言》);“擇有車馬,以居徂向”(《詩·小雅·十月》),“女曰雞鳴,士曰昧旦”(《詩·國風·鄭風》)。隻是驢、騾、鵝、鴨等在上述書中甚少出現。《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膳用六牲。”注釋說:六牲就是馬、牛、羊、豕、犬、雞。不過從當時文獻資料看,馬已作為駕車的役畜,較少食用。

當時的烹飪科學,對上述家畜、家禽的食用方法已頗有研究。古人不僅已經懂得不同齡不同性別的畜禽,其肉質的老、嫩、滋味各不相同,在高級筵宴或重要的祭祀時專門選用羔(幼羊),犢(幼牛)、豚(小豬)等肉質細嫩的家畜,在製作不同食品時,按照需要,有的專選雄性,有的專選雌性,而且已經懂得分檔取料的常識,能夠把牛、羊、豕肉分解為前體的肩、臂、臑和後體的膊、骼以及所謂正肩、脡肩、橫肩、短脅、正脅,代脅等等,對其內髒的肝、胃、腸等也能分別製作成炙品、膾品、脯、臘、醓醢、羹臛等眾多的食品。例如炙品要選用較好的肉;膾品要用新鮮的嫩肉;“八珍”中的“肝膋”專用狗肝製作;“脾析”(食品名)要用牛百葉製作等。他們還總結出鑒別健壯的畜禽和有病畜禽的經驗。如天官所屬的“內饔”就有“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的任務,認為:牛如果無故夜間鳴叫,其肉必然惡臭;羊的毛如果過長而且結成疙瘩,其肉必膻;犬的股際毛脫落者,其肉必臊;鳥類的羽毛失去原有的光澤顏色,聲音不如原來清脆悅耳者,其肉有腐臭的味道;豬的目光不明亮而且睫毛集結者,其肉必腥;馬的脊部變黑、前肢發抖者,其肉就有螻蛄似的臭味兒。上述這些都說明當時對家畜、家禽的食用已有相當的研究,較之殷商以前是很大的進步。

應當闡明的是,當時家畜、家禽肉類還很不充足,廣大庶民百姓是很少食用的。這大概正是古時把士大夫以上稱“肉食者”的原因。《禮記·王製》中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這種規定雖未必嚴格貫徹,但它說明畜禽肉類的短缺。戰國時孟子對梁惠王說:如果能采取好的政策,把雞、狗、豬等飼養業發展起來,那麼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就可以有肉吃了。可見當時最受尊敬的老者也很少吃到肉,青壯年、庶民吃肉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這種以糧、菜為主,肉食比例極小的飲食結構,在我國廣大農業區一直延續到現在,仍未根本改變(牧區除外)。

在春秋戰國時期,狩獵仍是人們獲取食料的重要門路之一。野味在飲食原料中仍占一定的比例。《詩經》、《周禮》、《儀禮》等書中提及的野禽、野獸類飲食原料有鶉、鵲,鳧、鴻、鴞、鵜(音題)、鹙(音秋)、兔、鹿、麕,麋、獾、狼、野豕、豺、狐、熊等五十餘種。《周禮·天官·庖人》:“掌共(供)……六獸、六禽。”鄭司農說這六獸就是糜、鹿、熊、麕、野豕和兔。鄭玄認為六獸不包括熊而包括狼。至於六禽,鄭眾說是鴻、鶉、砅、雉、鳩、鴿。當時統治階級對這些野味入饌已有相當的講究。例如“八珍”中的“搗珍”專用鹿、麋、麕肉(牛、羊肉亦可,其他肉不用)。《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夏獻麋,春秋獻獸物。”注釋中說,因為狼是山間之獸,山主聚,所以狼的油脂性凝聚,聚則溫,故冬天進獻;麋是澤獸,澤主銷散,故麋鹿的油脂性散,散則涼,故夏天進獻。春秋兩季寒溫適中,各種獸類都可以進獻。古人還認為,狐去掉頭,狸去掉正脊後,均可作食品。戰國時期,人們對於熊掌、鹿尾等的營養價值及特殊滋味都有了認識,為統治者所嗜食。

商、周以來,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不僅捕撈魚類的工具和技術不斷改進,而且出現了人工養魚。因此,江、河、湖、海中的水族動物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認識和利用。《詩經》等書中提到的水族類飲食原料,有鱣(音氈)、魴、鰥(音關)、砊、鯉,鱒,砋(音嚐),鯊、鱧、砎(音偃)、鮪、砏、砐以及鱉、龜、蛤、蟹等數十種。大概因為魚類食物原料較之陸地上的動物原料稀少,因此古人對此尤為重視。天官塚宰所屬,有專門為王室貴族服務的“砆(音漁)人”,主管捕撈魚類和鑒別魚類的優劣,同時還從庶民中征收魚類以供王室食用或祭祀。又有“鱉人”,專管捕撈藏於泥中的鱉、龜、貝、蟹、蚌等有甲殼的水族動物,還負責從庶民中征收上述動物供王室使用。當時許多魚種被列入名品,為人們所重視。《周禮·天官·膳夫》:“共祭祀之好羞。”注釋說:好羞指的是像荊州的砓(音詐)魚、青州的蟹胥等非常之物。“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從側麵反映了當時人們已十分重視魚中名品——黃河的魴魚和鯉魚。據說周宣王派吉甫北伐?狁(音險允,古民族名),得勝回來,宣王盛宴招待時,就特意備有鯉魚膾等,即《詩·小雅》中的“吉甫燕喜,既多受祉……飲禦諸友,炰鱉膾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