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幽默,切忌不看對象(1 / 2)

幽默雖然能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但也要看選擇合適的對象,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與人開玩笑。每個人的習慣和性格不同,有些人喜歡開玩笑,有些人反感開玩笑。一般來說,女人的性格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刺激,而且對玩笑的理解和男性的理解有差異,一般男性能夠接受得了的玩笑,對於她們來說卻有可能難以忍受。而且中國的傳統是在長幼有別、上下有序,長輩和上司在下屬麵前多數願意保持嚴肅,希望晚輩和下屬對自己尊重。他們往往會把下屬的玩笑看作對自己權威的嬉戲和輕漫。

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曾經是個小混混,當過和尚和乞丐,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按說都算不得隱私了。但是,自從他當上皇帝後,他的寒微出身便成了他的“短處”成了碰不得的東西,隻要有人提他的這些過去,比挖他家的祖墳還更令他惱火。

朱元璋在兒時有個最要好的朋友,名叫方不圓。聽說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想去向他要個官做。他跑到京城裏,對朱元璋大大奉承了一番,然後提出想讓朱元璋給個官做。朱元璋其實已認出這個兒時的朋友了,但卻故意驚詫地問道:“你是誰呀?”

方不圓說:“皇上怎麼不記得呢?我是方不圓啊!咱倆從小一起光屁股在鳳陽長大,小時候從來你幹的壞事全由我替你挨打。有一次咱倆偷了一個農家的豆子,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吃。豆子還沒煮熟,你就要拿來吃,我不肯,你就搶,結果破瓦罐被打爛了,豆子撒滿了一地。被偷豆子的人家發現我們,就來追打,你比我小,飛快地跑開了。我比你大,隻好站下來挨打。怎麼,如今做了皇帝就一點都不記得這些事了呢?”

方不圓將當時的惡作劇說得詳盡具體,想這定然能得到朱元璋的封賞。殊不知,他當眾揭了朱元璋兒時的“短”,朱元璋哪能饒他,隻見朱元璋龍顏大怒,吼道:“大膽刁民,竟敢編造故事來騙朕,朕兒時哪有這些不光彩的事?來人啦,推出去斬了!”

方不圓一聽,更急了,大喊著朱元璋的兒時小名,破口罵道:“朱老四,你耍什麼威風,別看你現在成了皇帝,你從小當混混當乞丐當和尚的事別想瞞過世人,你不過是個流氓皇帝……”

沒多久,方不圓便被腰斬棄市於京城街頭。

方不圓之所以喪命,就是因為他不懂得“避尊者諱”的道理。他本以為細數朱元璋兒時趣事就能獲得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殊不知這卻觸及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經,揭穿了他極不光彩的一麵,最終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不要認為這是古時才發生的事,不要當眾揭領導的短,這是現代社會交際場一條鐵定不移的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慣。現在的許多領導也學會了不少管理之道。為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一些領導經常會與下屬一起娛樂,或打球,或下棋,或遊泳等等。即使這樣,你也不要以為真的能與領導打成一片,即使是在與領導一起娛樂時,也要講究說話與幽默的方法,太過火了就會犯忌。

一個中國青年到國外旅遊,在途中的一個城市逗留,閑來無事就到附近遊泳池裏去遊泳,可是一會兒就回來了。和他同住在一室的中國人和一個外國朋友都感到很奇怪。他解釋說:“遊泳池裏人太多,水太髒,早該換了。簡直像芝麻醬煮餃子。”這個比喻很生動,和他住在一室的中國朋友笑了,而那個外國人既沒有吃過“芝麻醬”,也沒見過“煮餃子”,因此絲毫不覺得這個比喻幽默,顯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