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奠定創新活動的心理基礎(2 / 3)

創新情感是指創新主體對創新客體對象是否滿足自身創新需要的心理上的情緒反映。創新情感的產生來自於人的創新心理需要與創新興趣,來源於對創新客體對象的認識活動。它使創新思維活動處於良性活躍的狀態。積極飽滿的創新熱情和迅速、強烈而又理智、清醒的創新激情,在創新思維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勵功能和調控功能。

創新意誌是指自覺支配和調控創新行動,克服創新中遇到的困難,實現創新預定目標的心理品質。創新意誌能充分調動和強化各種積極因素,產生頑強、持續地向預定目標運動的趨向力,從而保證創新思維潛能的充分發揮及創新目標的實現。堅定的創新意誌主要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和堅毅性這四個方麵是創新思維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物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稱為“溫水效應”。

如果把一隻青蛙扔進熱水裏,它會因突然受到巨大的痛苦而奮力一搏,躍出水麵;但如果把它放在一盆涼水中,然後使水逐漸升溫,由於青蛙慢慢適應了舒適的溫水,所以即使達到了很高的溫度,青蛙也不會躍出水麵,直至被燙死。

實驗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舒適的環境會泯滅人的意誌,最終導致失敗。心理學認為,意誌是意識的自動調節,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標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行動,進而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法國文學家巴爾紮克曾經說過,天才加上頑強的意誌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發明家愛迪生也曾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們有堅強的意誌。確實,創新型人才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就是他們擁有常人難以想象的頑強意誌。沒有堅強的創新意誌,艱巨的創新活動將難以取得成功。比如,文王拘而演惆易》;屈原被逐賦《離騷》;飽受宮刑之辱的司馬遷完成了傳世之作《史記》;貝多芬失聾譜出不朽的樂章;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全身癱瘓,渾身上下隻有右手的三個指頭能動,卻做出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被譽為當今世界繼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著名演說家德蒙西尼小時候患有口吃病,為了糾正口吃,他經常將小石子含在嘴裏發音,他還經常麵向大海,耳聽澎湃的海濤聲,以使自己習慣於嘈雜聲音的幹擾,就這樣,德蒙西尼憑著頑強的意誌,克服了重重困難,蒼天不負苦心人,德蒙西尼終於獲得成功,成為著名的演說家。

有學生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如何才能掌握博大精深的學問。

蘇格拉底聽了並未直接作答,隻是說:“今天我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笑著答道:“這麼簡單的事我們肯定會做到。”但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了?”

全班隻有九成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又提起那個問題,並問大家誰還在堅持。

這時整個教室裏立刻變得鴉雀無聲,最後,隻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誰不渴望得到成功女神的青睞,但是成功並非一件易事,因為我們連最簡單最容易的事,都沒有頑強的意誌堅持下去,因此成功的大門絕不會輕易地開啟。隻有勇敢無畏的奮勇攀登者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確實,創新是在未知領域探索,不可能一帆風順,經常會遇到煉獄般的種種失敗、折磨和痛楚。直到最終征服失敗後,你的人生才會更加完美一在這種情況下,創新意誌所起的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創新心理結構是一個在運動中不斷變化發展、不斷優化完善的過程。它既有穩定性,也有可塑性因此,在培育創新思維的過程中,一方麵要積極地有意識地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以發揮出更大的創新心理潛能;另一方麵要注意克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幹擾和破壞,進行心理活動的自我調適和優化實踐證明,阻礙和幹擾創新思維活動的消極心理因素,主要有自滿、自卑、嫉妒、盲從等等。

挫折是指由於妨礙達到目標的現實的或想象的阻力而產生的心理狀態。挫折,尤其是接二連三的挫折的降臨,常常會使人感到壓力,產生壓抑感,進而不再努力,放棄對目標的追求。

因此創新者在遇到挫折時,必須注意調整心態,麵對現實,正視失敗。比如,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後,曾有100位教授聯合寫了一本書,譴責他的觀點,愛因斯坦對此卻置之不理,繼續自己的研究、他說:“如果我真的錯了,那麼有一個教授指責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