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用想象編織美麗的人生(1 / 1)

名人導語

追求一個個夢想,留下一座座豐碑。

想象是人的一種思維活動,人的大腦皮層由15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又分成若幹部分,各司其職。心理學家認為,大腦有四個功能部位:接收外部世界信息的感受區;將這些感覺信息收集整理起來的儲存記憶區;評價所獲得的信息的判斷區;按新的方式把舊信息和新信息結合起來的相象區。人的思維能力也因此相應地分成感受力、記憶力、判斷力和想像力四種。所謂想象,就是由保存在記憶中的表象出發,把這些表象進行加工、改造,使其產生新思想、新方案、新辦法,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許多偉大人物對自己的命運,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相信有比現在更重要、更美好、更有動力的事業,並相信自己是“帶著使命到世上”以完成這些事情的人。所以,就算現在身處困境,也會毫不猶豫地去行動,不計任何代價,盡其一生去實踐自己的使命,最終他們創造了獨特的偉大的成就。

古生物學家根據一具古生物化石,就能憑借想象去推測出古生物的原有形態;建築工程師看到設計圖紙,就能想象出是一座什麼樣的高樓大廈;偵察人員聽到犯罪現場目擊者提供的某些情況,便能想象出罪犯的身高、體重和模樣……

19世紀,物理學家們都知道,在一個原子裏,既存在著帶正電的粒子,也有帶負電的粒子。而這兩種粒子在原子內部究竟保持著什麼樣的關係,卻始終弄不清楚。因為這靠邏輯推理是演繹不出來的,而在當時的條件下,也不可能通過實驗來證明。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物理學家曾作過各種各樣的想象,並將這些想象物化為直觀的“模型”。經過比較,大家一致認為英國物理學家湯姆森提出的“葡萄幹麵包模型”和出生於新西蘭的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提出的“太陽係模型”較為合理。

湯姆森是這樣想象並設計模型的,帶負電的粒子,像葡萄幹一樣,鑲嵌在由帶正電的粒子所構成的像麵包一樣的沒有空隙的球狀實體裏。

盧瑟福想象的則是:帶負電的電子像太陽係的行星那樣,圍繞著占原子質量絕大部分的帶正電的原子核旋轉。

這兩個模型的重要區別就是原子內部有無空隙。盧瑟福的模型標出原子內部有空隙,後來的實驗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實際上,這兩位物理學家和別人一樣,對於帶正電的粒子和帶負電的粒子之間到底是以一種什麼關係構成原子的,也弄不清楚,隻是根據自己有關的知識、經驗和形象積累,做出了關於它們之間關係的具體情景的想象,以填補和充實對原子內部結構認識上的不足和缺陷。

這種想象過程的進行和所起的作用,就是將人們認識事物的“認識鏈條”上所存在的“缺環”進行了充填和補充,使之完整地連為一體。

充填想象離不開模型。模型作為原型的替代物,隻有在頭腦中運用想象對其殘缺的部分進行紮實填補,才能“完整”、“形象”和“逼真”。

隨著人們思考問題的逐漸深入和涉及問題領域的日趨擴大,固有的思維方式也應隨之發生變化。

對於某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僅靠簡單的邏輯推理已不能解決問題,常規的實驗更是無從做起,這時,就要憑借我們的形象思維為突破口,使我們的認識有一個質的飛躍和長足的發展。

17世紀,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從關於力學的科學實驗巾發現,當一個小球從第一個斜麵滾下而又滾上第二個斜麵時,小球在第二個斜麵上達到的高度,略低於它在第一個斜麵向下滾動時的高度。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差別呢?伽利略根據從實驗中得到的事實和頭腦中的力學知識斷定,這是由於小球與斜麵之間的摩擦力造成的。

伽利略又進一步設想:如果完全排除了摩擦力,小球受到的阻力為零,那麼小球的運動情況又將怎樣呢?

這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實驗無論如何也消除不了小球與斜麵的摩擦力。伽利略采取了另外一種方式。

伽利略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小球無限光滑,斜麵也無限光滑,小球在斜麵上滾動時就什麼阻力也沒有了這樣,小球從第一個斜麵滾下,再滾上第二個斜麵,它滾下兩個斜麵所達到的高度必然是相等的,而且不管兩個斜麵傾斜度大與小,情況都一樣。

他接下來又想象:如果第二個斜麵不再有傾斜度,也就是成了一個平麵,那麼,小球從第一個斜麵滾下來之後,它將沿著無限長的平麵以恒定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出現“動者恒動”的現象。

他的這個想象被公認為是合理的,並經過深入研究,最終建立了物理學上的運動第一定律。

專家點評

如果你能在心中想象自己的使命,就能啟發生命的動力。想象還有助於將渴望轉變成為實際可以追求的事物。渴望是比較模糊不清的想法,但當你把渴望想象成明確的目標時,渴望就變得比較清楚,你會投入全部精力,努力去完成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