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往往離不開類比,特別在對創造對象知之不多的情況下,移植思維要更多地借助類比,在廣闊的領域內,通過聯想、想象,把表麵上毫不相幹的事物聯係起來,尋求創造對象與已知事物之間的相同點或相似點,提示兩者之間可能具有的聯係形式,從中發現移植思維的線索和思路。兩者之間的共同點或相似點越多,移植的客觀基礎越堅實,創造性越大。
進行移植創新時,要注意移植供體與受體之間的統一性、層次性和具體性。
創造發明中的移植過程,就是移植對象由供體推及受體的過程。這裏的供體和受體是相對的,就移植對象而言,兩者可以互易其位。
為鞋緊固才發明了拉鏈,後來被廣泛移植於鞋帽服裝行業,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麵近年來,它又被成功地移植到人體外科手術。這裏的拉鏈是移植對象,鞋帽服裝是供體,手術傷口是受體。當有人提出把鞋帽服裝上的拉鏈技術移植到外科手術傷口時,聞者無不瞪目結舌,但實踐證明這種移植是可行的、成功的,因為兩者都存在拉鏈移植所需要的“柔性襯托物”。
移植不是把某一事物的原理、方法、技術等簡單地搬用到另一事物上去,而是要掌握兩者間的共性。移植成功的關鍵,正是這種統一性,否則就可能導致“機械論”和“還原論”。
事物、理論、技術等的移植,應注意移植供體和受體的層次性,不能在任何層次上隨意進行,事物、理論、技術等在同一層次上的相似點或相同點越多,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航空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噴氣式發動機迅速取代螺旋槳發動機,但工程技術人員並沒有輕易放棄螺旋槳發動機這一技術成果,而把它移植到高速快艇上,取得了成功有時,移植的受體和供體好像是毫不相關的事物。但如果在某一層次或某一方麵隱含著與供體的相關性,就可以移植。
移植的供體和受體之間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惟有共同性,移植對象才能從供體轉移到受體;惟有特殊性,受體接受移植對象後,才能為自己開辟創新的道路。掌握供體和受體的具體特性,是移植創新的又一關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應受到特別推崇。
專家點評
運用移植創新時,要注意鄰近學科的研究情況,以便發現“他山之石”。影響移植的最大障礙是學科中的“門戶之見”有的學者認為,在科學研究活動中,運用移植法的最大困難,在於科學研究工作者有時不能夠理解其他領域內的新發現對於自己工作的意義,這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