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後退,是為了向前跳躍(1 / 1)

名人導語

黃河九曲十八灣。為了創造,直走不能,不妨繞個彎;前進不得,亦可暫退一步。勝利在於堅持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在觀察事物時不能死守一隅,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過去的浚儀縣,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在縣城的集市上,兩個人為爭奪一匹絹而扭作一團,兩人都說這匹絹是自己的,對方是搶奪者兩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隻得告到縣衙。

縣令範部聽了此事後,麵露難色,難以決斷,隻好吩咐手下將絹從中間剪開,兩人各得一半,案子就這樣了結了。

但是,範部並沒有就此罷休,兩人剛出縣衙,範都命人暗中跟蹤,發現一個眉飛色舞又蹦又跳,另一個則怒發衝冠罵聲不絕。範部聽了彙報,馬上斷定那個興高采烈的人必定不是絹的所有者。

範部之所以很快查出事情真相,是因為他暫時的隱忍退讓,先假裝糊塗,這一“退”,罪犯得意忘形而露出了狐狸尾巴。仔細想一想就能明白,哪有自己的一匹絹平白分給人家一半還非常高興的?罪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是古代以退為進的故事。我們再看一個現代的事例。

1930年年底,蔣介石調集10萬精銳部隊,兵分八路,對中央蘇區進行大規模軍事“圍剿”,企圖在蘇區將紅軍主力徹底消滅。

10萬大軍,八路進兵圍剿,形勢對蘇區紅軍極其不利。許多同誌請示即使豁出去也要和敵人拚個你死我活。

毛澤東認真分析了形勢,敵人兵力十倍於我們,武器裝備明顯優於紅軍,和敵人展開麵對麵的強攻,必然凶多吉少。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他提出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戰策。

誘敵,就是大踏步地撤退。對此,很多同誌想不通,毛澤東反複給大家講“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於是紅軍主動撤退,而且一退就是近二百裏,來到了江西省寧都縣的黃陂、小布地區。同時發動群眾,堅壁清野,將豬、牛、羊趕上山,將糧食深埋地下,組織當地的遊擊隊和赤衛軍,支援紅軍。紅軍主力則在附近叢林中以逸待勞,養精蓄銳,隨時準備痛擊來犯之敵。

由於紅軍的主動撤退,給敵人造成了一種假象。氣焰非常囂張的敵十八師師長張輝瓚急於搶功,盲目冒險,率領一萬餘人占領龍岡龍岡重峰疊嶂,群山環繞,中間是一個狹長的穀地。張輝瓚師就駐紮在穀底。10月30日,天降大霧,能見度非常低,紅軍從四麵山上猛衝而下,敵軍在濃霧中四處摸索,無路可走。這一戰殲敵一萬餘人,活捉了敵師長張輝攢,粉碎了蔣介石的第一次圍剿。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寫道:“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就是這一次勝利的真實寫照。

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也必須根據瞬息萬變的市場情況,及時修訂生產和銷售計劃。香港船王包玉剛就是靠這一點發家致富的。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相繼爆發。美帝國主義需要從美洲向亞洲運送軍火和戰爭物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恢複和發展經濟,也需要遠距離、大批量運輸石油和礦石,海運業進入黃金時代。香港船王包玉剛放手發展海上運輸力量,擁有2000萬噸的龐大船隊,巨額利潤滾滾而來。

50年代後期侵朝戰爭結束,70年代美國侵略軍撤出越南,世界趨於和平;英國、墨西哥、非洲等地區都相繼發現了大油田,世界石油開采的格局呈現分散化,世界工業結構也日趨輕型化、微型化,由勞動密集型轉為智力密集型,航空運輸發展迅速,海上運輸急劇減少,海運事業越來越不景氣。包玉剛審時度勢,當機立斷,賣掉1300萬噸船隻,及時棄船上岸,開展多種經營,大量購買房地產,興建工廠、倉庫,開辦航空公司,發展第三產業。這種新的轉向使高額利潤得以繼續保持,包玉剛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企業家。

專家點評

“退”,是一種策略,是遠離不利於己的時間和地點,以免和強敵直接麵對,在“退”的過程中,蓄集自己的力量,發揮自己的優勢,使矛盾朝有利於己的方麵轉化就像為了更有力地打擊敵人,必須先把拳頭收回來,待時機成熟了,再發出致命一擊。

撤退,絕不等於逃避撤退是一種有目的的戰略轉移,是一種積極的運動策略,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勝利的一種手段。也正如列寧所言:“為了更好地一躍而後退。”

第十章 拓展思維空間

思維空間如同宇宙一樣浩涉無際,隻要集思廣益,展開形形色色、風格迥異的奇思妙想,把創新思維目光伸得更遠些,就能突破常規思維的局限,做出發明創造,從而實現偉大的人生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