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服務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價值革命 組合價值:跨界的魅力
我們沿用了上百年以專業劃分行業領域的方法。在全球範圍內的所有商學院裏,今天依然在用這樣的方法,來定義企業經營戰略的多元化或者專業化。我們把完全在一個產業領域發展稱之為專業化;把在多個領域發展、但各個業務彼此之間有關聯的,稱為相關多元化;而把彼此沒有關聯的視為完全多元化。很少有人懷疑這樣的企業發展戰略認識是否一定正確。但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後期開始,一些傳統行業發生的業務變革,事實上已經開始對我們信奉了上百年的這種理論提出了挑戰。
在服務領域裏首先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城市裏,更多的消費者由以往習慣到傳統百貨商場或食品超市購物,轉而鍾情於去一種被稱之為MALL的綜合商業體消費。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MALL這種新型商業業態,逐漸進入到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在北京西北四環處有一個完整的商業MALL,僅建築麵積就達到50多萬平方米,這裏麵既經營日用百貨與食品,也經營家用電器與家居用品;既經營服裝鞋帽,也經營高檔汽車;同時,它還有麵積龐大、風格齊全的餐飲一條街,新華書店,電影院以及供青少年娛樂的遊戲廳……這樣一種規模的商業MALL,通常可以滿足50萬至100萬城市人口的各類消費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在工作之餘攜全家老小流連於此。從功能上而言,商業MALL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購買要求,而且還給緊張工作之餘的城市消費者提供了一種休閑放鬆的快樂。而傳統的百貨商場、超市、便利店,則僅僅具備購買功能。
仔細分析,一個商業MALL裏麵的任何一個業務內容,在這個城市裏都不會是空白的。傳統的商業體通常是按門類劃分,分散在城市不同的區域。而商業MALL則是把所有這些關係到人們衣食住行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由一個投資體、一個經營體,在一個地方為消費者提供一攬子服務。集中度與一攬子服務,是它區別於傳統商業體的最大不同。它憑借這一點,來獲得消費者的依賴與忠誠度。商業MALL是一個標準的跨界商業業態,我們無法用任何一種傳統商業標準去定義它。它既不是百貨業,也不是副食品業,更不是餐飲娛樂業。總之,它什麼都不是,又什麼都有。MALL的重要創新之處在於,它其實是把原本分散在城市不同區域的商業功能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包羅萬象的商業部落。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創新結果。但對於企業而言,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MALL遵從了顧客導向的消費者邏輯,從而改變了工業經濟時代產品導向的生產者邏輯。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業邏輯的革命。
我們從其他領域也可以看到這種變革。有幾百年曆史的瑞士鍾表業,如今已經不能以純粹的計時價值去看待它了。那些高端奢侈品牌,早已經實現了鍾表與珠寶的跨界組合。今天,那些購買瑞士名表的人群,除去炫耀身份高貴之外,最重要的消費需求,是把瑞士名表當做投資收藏品。而事實上,即便是一些款型與銷售數量並不緊俏的知名品牌手表,在過去的20年中,也的確能夠保持年平均10%左右的價格增幅,遠遠超過通貨膨脹率和銀行儲蓄利率。而一款款型與數量稀缺的名表,則早已成為拍賣行的天價拍品。這就是瑞士鍾表業今天的價值。除鍾表業以外,我們還可以看看汽車行業。那些每天馳騁在大城市裏、威風凜凜的SUV是什麼東西?是轎車吉普化,還是跨界汽車?回溯20年,那個時候的汽車行業,轎車就是轎車,吉普就是吉普,沒有人會去生產不倫不類的SUV。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會是市場細分所致。
那麼,為什麼要細分市場呢?不同的思維會獲得不同的答案。完全企業導向思維的結論會告訴我們,細分市場將增強企業競爭力;而顧客導向思維的結論會告訴我們,細分市場能夠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看似二者結論相近,但思維導向完全不同。究其根本,細分市場,是當供需平衡或者供大於求的時候,企業必然要作出的策略改變。企業的誤區在於,當看到供需平衡狀態改變,或者意識到這種狀態將要發生改變的時候,往往會投入很大資源研究自身的競爭策略。這樣的研究,通常會導致企業步入歧途。正確的反應,應當優先研究市場需求變化的特征和趨勢。因為,供需平衡導致的首先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消費者會因為有充分的選擇餘地,而要求更多的價值和更好的服務。從這個角度上看,供需平衡之後,企業通過降低成本打價格戰,通過技術創新打產品戰,這些策略當然是必要的,但並不能最終解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打價值戰。這也是服務經濟時代,市場對企業的根本要求。SUV的價值在於,它既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乘坐舒適性的要求,又能夠滿足駕駛者王者、霸氣、野性、自然等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