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貝因美16(2 / 3)

差不多同一時間,中國備受各界尊敬的柳傳誌先生,也形象地發表了他的一番感悟。他把經營管理好企業比做“擰桌麵”。1張桌子4條腿,當我們需要將桌麵與4條腿構成的桌架固定為一體的時候,唯一的方法是將4個角的螺絲循環擰緊。假如我們先把其中一個角完全擰緊,那麼桌麵便會上翹,其餘三個角便無法擰上。對稱與平衡是擰桌麵的核心原則。而在服務經濟的競爭環境中,這或許也應當是企業確定與完善自身商業模式的一種原則。按照我在之前章節的思考,至此,在商業模式方麵,我認為重要的原則有三點:組合價值、獲得客戶和平衡對稱。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認識傳統的差異化理論與企業實踐呢?

有兩種類型的企業,仍然可以繼續固守它們特長型公司的差異化競爭思維。原因在於它們事實上,已經不太容易遭遇實力對等的競爭。一類是像英特爾、微軟、杜邦這樣的技術壟斷型企業。它們通過新技術、新材料,在自身所在行業所建立的市場地位已經很難撼動,除非有企業獲得某種能夠完全替代它們的新技術。而且,這樣的替代必須是革命性的。如果隻是升級性的替代,則仍舊難以撼動它們。我們往前追溯一二十年,這些公司一方麵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並推出新的產品,另一方麵持續不斷地進行市場擴張。它們通過這樣的方法,鞏固與提升自身的壟斷地位。這樣的公司,因為已經獲得牢固的市場基礎,所以它們依舊可以去實行自己技術領先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從而繼續維持無人能夠與其競爭的局麵。另一類是資源壟斷型企業。控製資源就是它們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像美孚公司、英國石油、淡水河穀公司,以及中國的一些國有企業。這類企業,完全沒必要成為我們的研究和思考對象。這兩種類型的企業,今天最多占到全球企業總量的5%。這兩種類型公司的數量,在工業經濟時代已經經曆了一個由多到少的過程。我相信,未來這些公司的數量還會繼續減少,原因在於它們的競爭對手會增加。

至今,人們仍然習慣於用工業經濟時代有關技術型公司、成本型公司的思維,指導或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這樣的做法在服務經濟時代會麵臨危機。在日本,一直被奉為技術型公司楷模的索尼公司,多年來一直掙紮在轉型的泥潭之中。索尼陷入掙紮的原因會不會是過於強調技術,而忽略了市場呢?即便是像英特爾這樣的企業,人們也通常隻注意到它技術領先的一麵。而事實上,英特爾的真正魅力在於它的平衡性。它敢於投入巨資進行產品研發。它的任何一款芯片的研發費用或許就需要上億美元。而這款芯片的市場壽命可能隻有半年或一年。這意味著,在此期間,這款芯片必須形成規模銷售。否則,英特爾在這項新產品上就會出現虧損。技術能力與市場能力的平衡,是英特爾的核心競爭力。

創業期的公司不可能具備這種平衡性,它們注定會從特長型公司開始。特長是它們創業的本錢。而當公司從創業期走向成長期之後,培養一種係統平衡能力的重要性,甚至遠大於業績增長。這關係到企業的競爭表現和能夠走多遠。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企業需要建立的平衡關係,例如技術與市場的平衡、銷售與服務的平衡、業務結構之間的平衡等。通常,企業通過對這些平衡關係的建立,來提高自己的係統能力。我曾經猶豫過,這些平衡關係會不會更屬於企業運營層麵的工作,而不屬於商業模式問題。但是,後來我發現,技術與市場的平衡不僅僅是一個理念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涉及商業模式的問題。而其他某些更加具體的平衡關係,則可以歸入企業運營層麵。

2010年,我參加了著名的IT服務商—神州數碼集團的一個中高層會議,這次經曆更加堅定了我將技術與市場歸於商業模式的想法。我隻參加了他們最重要的一個半天會議。董事局主席郭為與他另兩位同事,聯袂向全體與會者闡述了神州數碼未來10年內的核心戰略:數字化城市。在2008年,IBM正式發布了 “智慧星球”戰略規劃。在此之前,IBM已經按照它對智慧產業的理解,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驕人業績,並成功轉型為IT服務供應商。“智慧星球”不過是它在全麵梳理反省了自身已有的實踐,以及對未來全球趨勢取得係統分析之後,向全世界發布的業務宣言。而在同一時刻,郭為與他的同事已經成功地將神州數碼由幾年前一家純粹的IT產品分銷商,改造成為給各個行業提供IT解決方案的集成服務商。它已經成為這個領域裏中國企業的絕對領導者。但是,郭為似乎沒有怎麼興奮。也許在他看來,這一切都不過是第一步而已,神州數碼的使命是數字化中國。目前已經邁出的這第一步,離它的理想還很遙遠。因此,這一年,神州數碼也開始了它數字化城市的探索。在2010年的這次會議之前,它的數字化城市業務已經取得不俗業績,神州數碼集團的工程研究院已經研發出完整的數字化城市模型。郭為在這次會議上,向同事們坦陳心跡,他希望神州數碼集團能夠在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中,成為最優秀的數字化城市服務運營商。他認為自己在任上做成這一件事情就足矣。為此,他要求以城市為客戶導向,全麵打破現有的層級與專業劃分的組織架構,建立一種可以滿足數字化城市服務需求的“雲組織”。如果不了解神州數碼集團有關數字化城市的業務架構,“雲組織”或許隻會被大多數人理解為類似於傑克·韋爾奇無邊界組織的管理主張。但是,當我們了解了數字化城市業務架構中那些涉及雲計算、物聯網的內容之後,“雲組織”與數字化城市的平衡關係便成為令人憧憬的巨大創新。當神州數碼集團將數字化城市作為它核心戰略的時候,兩個問題便成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