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上梁方言》的注釋(3 / 3)

濕氣:

注釋一,在上梁,這個詞是“餿”和“黴”的意思。一般指已開始發黴、變質、有了一些餿味、但還能湊合吃的食物。

注釋二,引申為陳年舊事,或許多年前的一筆舊冤、舊賬,現在又被人重新提起——這叫“濕氣話”。如村裏東升爹和東升打了一輩子架。每一次吵架總是有兩句話開頭,東升娘說:“早先,你爹趕集的時候,老丟褲腰帶……”東升爹就厲聲喝道:“陳穀子爛芝麻的,說那濕氣話幹啥?!”

搬倉:

注釋一,田鼠。

注釋二,一九六一年,大饑,全村男女老少都去地裏挖“搬倉洞”,用煙熏、用水灌、用尿澆……逮住一隻,喊聲四起!挖出來一捧一捧的花生、玉米粒、麥粒等都成了救命糧。此後就引申為有存糧的人家,曰之“搬倉家”。

跑反:

注釋一,在上梁,這是一個曆史概念,也是一個時間概念。

注釋二,在曆史上,平原上戰亂不斷,你打過來,我打過去,民不聊生……於是就有了“跑反”的概念。說到久遠的過去,人們常掛在嘴上的是“跑反”那一年如何如何。上梁村炕“背餅”的技術,就是“跑反”時逼出來的。“背餅”有一脊梁那麼大,日本人打來的時候就捆在背上跑,餓了就啃上兩口,夜裏還可以擋風,為上梁人躲災時的一絕。

後走:

注釋一,指女人再嫁。

注釋二,在上梁,這個“後”是再一次的意思,“走”是“活路”的意思。但這個“走”是打了烙印的,就像一個特別的“記號”,是一生一世都要背著的“恥辱”。如長明家、國勝家、二套家……都叫做“後走”。

出川:

注釋一,蚯蚓的別稱。

注釋二,這是一個曲詞。“出川”乃土中之物,與“鑽擠”有異曲同工之妙。內裏隱含著一個“走”字,是曲曲彎彎、破土而出的意思。“出川”在土裏為“蚓”,出土之後就是“龍”或“鳳”了。比如村裏花妞家男人,小名二狗,會巴結人。他原是個煤礦工人,後來跟著礦長當了通訊員,礦長喜好做一些花事,每逢幹花事時,他就蹲在門口看著人……就那麼一曲一曲地混上去了,居然當上了副縣長。此後名字也改了,改名為劉國幹(意為國家幹部)。於是人們就說他是屬“出川”的!

洋氣:

注釋一,上梁人對“時尚”、“時髦”的統稱。

注釋二,上梁人對外出數年、回來後仍堅持說“普通話”者,稱之為“洋氣”。此時已有十分的貶意了。如萬有家大兒子金鬥,小名“挖鬥”,出外當了幾年兵,複員回來後仍是滿口京腔,說是改不了了。半月後,他爹做河工回來,問他啥時到家的?他操著京腔說,“昨天晚上。”他爹皺了一下眉頭,又問,驢喂了麼?他仍是京腔回道:“籲?籲是什麼冬冬?”他爹抓起紮鞭就打!邊打邊追著罵道:王八羔子,坐爺碗上?坐你奶奶那盆上吧!你狗日的,吃羊屎蛋了?!

……

半掩門:

注釋一,更深夜靜,門兒半掩,等人之意也。

注釋二,引申為有夫之婦紅杏出牆,勾引男人之意。

注釋三,在上梁,則專指某女,綽號“半掩門”。此女有兩兒兩女,一曰門墩,二曰門閂,三曰大戶,四曰小衛,卻沒有把為娘的看住。後來才知道,院子一角的毛廁牆上做有“記號”:牆頭上搭一紅褲帶,可進;若搭一白褲帶,則不可進也。後來,兒女大了,引以為恥,皆不認母。此女垂垂老矣,拄拐杖在門口罵曰:想我一老逼,扒明起早,養四張活嘴,還要怎樣?!

月亮花:

注釋一,樹的影兒。很詩意,很想象的一個詞。

注釋二,月光下,那樹的影兒顫顫巍巍的,或是一錢兒一錢兒,或是一羽一羽,或是一椏一椏,或是墨墨粉粉,動也靜,靜也動,丫兒丫兒的,像是夢中的情景,於是就有了“月亮花”之說。

注釋三,柔美。引申為好女子,狐媚女子;又引申為夢中思念之物事。

茄子棵:

注釋一,指菜園地。

注釋二,鄉村精神詞彙,引申為“思想”。

注釋三,若單說“茄子”,則引申為男性生殖器。

注釋四,指“思想”不走正道,想偏了。有想法下流、低級之意。

牲口屋:

注釋一,喂牲口的地方。

注釋二,五十年代的民間娛樂場所。也是村人“嚼舌頭”或講述“鬼故事”的地方,相當於一個村的信息發布中心。

注釋三,此處也為罐爺的代名詞。罐爺善講民間“瞎話”,哪一日想吸煙了,就到牲口屋來,眾人圍著,遞上煙卷,爾後才開講,一夜講上一段,很解乏的。

代銷點:

注釋一,村裏代銷百貨的地方。也專指經營代銷點的東來,東來是村級的新聞發言人,表述方式為:“代銷點說”。

注釋二,六十年代民間娛樂場所。村人傳“閑話”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中心。

注釋三,“代銷點”三字在此地又引申為“巴結”之意,也是專指東來的。

喇叭碗:

注釋一,指掛在村中老槐樹上的大喇叭。

注釋二,引申為一個村的“鍾表”,喇叭碗早上五點半,中午十二點,晚上五點半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時間)。

注釋三,老槐樹下,七十年代的飯場。也是村人男人聽戲和“抬杠”(即鬥嘴)、打架的地方。

注釋四,官方的代名詞。也是“政策”的代名詞,叫做“喇叭碗說”……

出虛恭:

注釋一,古時皇家貴胄散落民間的詞彙。一個鄉村雅詞,指放屁。

注釋二,民間郎中(中醫)診病號脈時的叩問方式,一般都要問:出虛恭否?

注釋三,這個詞從大雅蛻變為大俗,有時代變遷之意,很蒼涼的。

點心匣:

注釋一,盛放糕點的包裝盒。

注釋二,在六七十年代,引申為一個家庭生活狀況的象征。這“點心匣”是掛在正屋梁頭上的,匣的多少,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

注釋三,體麵,也叫做“臉”。串親戚時,提多少匣點心,代表著“臉麵”的大小。

娘娘甜:

注釋一,統指一切特別甜的東西。

注釋二,泛指田間的水分多的高粱稈、玉米稈。

注釋三,暗指皇家食品。應是皇家貴胄敗落後,隱名埋姓流落民間時,在“吃”的方式上對民間的影響。

……

鯉魚穿沙:

注釋一,據說,這皇家貴胄在逃難中遺失在民間的一種魚的做法。

注釋二,饑餓年代的一種鄉間美味。製作方法:小米與榆葉兒加鹽加水混在鍋中用小火熬,熬之九成熟,盛在碗裏吃,小口吸溜,那榆葉一遊一遊的,小魚兒一樣,很香。在上梁,這種“鯉魚穿沙”,早年曾吃死過一個人。此人叫餘大肚,吃“大食堂”時,餘大肚與人打賭,喝二十七碗!待放下碗時,眼已白瞪了。

上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是馮家和老師一張一張寫在草稿上的。上梁小學的老師們看是看了,卻一個個偷偷地竊笑,這能叫書麼?這不過是人們順嘴嗑出來的“牙花子”,一些上不得台麵的閑言碎語。要是這些都能寫成書,還有什麼不能寫的?!可是,第二天,這個順嘴說出來的“牙花子”竟然也入了他的書了……於是,人們就不再理他了,說這不過是一個半瘋子,你理他做什麼?!

就這樣,他一寫就寫了五年。在這五年裏,他除了教課之外,每天就幹著這麼一件事情……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他居然寫成功了。先是縣上的文化館有人來找他,後來,省上的出版社竟也有人來找他,說要給他正始出版……再後來,縣上竟要調他到文化館去工作了!可他卻說,他哪兒也不去。一直到了這時候,人們才終於弄明白,他之所以不走,是害了邪病了,老天爺,他竟然偷偷地愛上了他的“嫂子”——現任的女村長劉漢香。

人們說,這不是一個花癡麼?!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