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起之為將[1],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2],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3]?”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4],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5],是以哭之。”
“注釋”
[1]起:即吳起。戰國時期軍事家、改革家。[2]裹:包。這裏指背著行李。贏:擔。[3]為:語氣詞。表示疑問。[4]踵:腳後跟。旋踵:把腳後跟轉一下。這裏指退卻。[5]妾:婦人自稱的謙詞。
“譯文”
吳起身為大將,與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不騎馬,親自背著行李,挑著糧食,與士兵們分擔疾苦。有個士兵患了毒瘡,吳起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卻痛哭起來。有人問她:“你的兒子是個士兵,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吮毒瘡,你哭什麼呢?”士兵母親答道:“不是這樣啊!當年吳將軍為孩子的父親吸過毒瘡,他父親作戰從不退卻,後來就戰死了。吳將軍現在又為我的兒子吸毒瘡,我不知道他該死在哪裏了,所以哭他。”
“點評”
吳起其人,是當時的名將。他的思想性格,所作所為,譬如殺妻求將之類,自然可以有不同的評價。但他與士兵同甘共苦,乃至於為士兵吮瘡的行為,卻是一般將軍做不到的。士兵母親的哭泣,反映了百姓的反戰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