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武侯浮西河而下[1],中流顧謂吳起曰[2]:“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3],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商紂之國[4],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5]!”武侯曰:“善。”
“注釋”
[1]西河:即黃河。戰國時,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屬魏地。[2]顧:回頭。[3]三苗氏:指古代長江中遊以南一帶的部族名。[4]國:國都。[5]敵國:仇敵。
“譯文”
魏武侯順黃河而下,到中流的時候,回頭對吳起說:“真美啊,堅固的山河!這是魏國的國寶啊!”吳起回答說:“國寶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地勢的險要。當初的三苗氏,左靠洞庭,右旁彭蠡,但他們不修德義,被禹消滅了。夏桀的居住之地,左邊是黃河、濟水,右有泰華山,南有伊闕山,北有羊腸阪;但是,因朝政不仁,被商湯驅逐了。商紂王的都城,左邊是孟門,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黃河經過其南麵,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殺了。由此可見,國寶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地勢的險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這條船上的人也會成為您的仇敵。”魏武侯說:“你說得對。”
“點評”
清明的政治比險要的地勢更為寶貴。吳起借用曆史的事實,給他的君主上了一課。此孟子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