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佛家的一個故事。一天佛陀問他的弟子: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每天吃飯、勞作、睡覺,經曆生老病死以及種種煩惱;受過佛法教化的人,一樣每天吃飯、勞作、睡覺,一樣經曆生老病死和種種煩惱。那麼,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和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他的弟子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佛陀是怎麼回答的呢?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大意就是,我們平時所經曆的各種身心的煩惱,就好像一支支利箭向我們射來。比如,在病中的人,要承受身體的痛苦。而這個時候,人往往會憂慮,會擔心自己的病不知什麼時候好,擔心自己耽擱了工作,甚至為自己得病這件事而煩惱。這樣,他所承受的就不隻是身體有病的痛苦了,而是在這個痛苦之上又添加了一重痛苦。如果說最初身體的痛苦,好比是射向我們的第一箭,那麼後來添加的痛苦,就是第二箭了。受過佛法教化的人和未受過佛法教化的人的區別就是:前者不受第二箭之苦。
如果說雪芬當初的婚姻遭遇麻煩是第一箭,那麼,後來她關於這件事兒的種種內心的糾結,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第二箭,第三箭,甚至更多的箭了。這後麵自造的無數利箭在不斷地刺傷她的心靈,讓自己苦不堪言。這就是她走不過的那道坎。
究其原因,與她的人格特征不無關係。我們不難看到她的任性,偏激,極端化,情緒化,自我中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女強男弱的婚姻關係。這樣的人更容易給自己製造第二箭。雪芬所謂報複那個女人,其實是自己不堪無數自造之箭的痛苦,以為報複別人可以解救自己的心靈。然而,正是這樣的心態,給自己不斷製造著第二箭以及無盡的箭。所以說,雪芬不放過別人其實是不放過自己。
心靈跨越:不給自己製造第二箭
雪芬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得到救贖?
聽了這第二箭的故事,雪芬終於平靜了下來。她說,是啊,不放過別人,隻能讓自己過不了那道砍,對自己有什麼好?
我知道,雪芬開始恢複理性,開始反思自我,這有助於她平和心態,有助於她不再自造第二箭,有助於她的心靈最終得救。
我們生活在塵世,就會經曆各種各樣的煩惱。這第一箭之苦是很難避免的。人生的智慧就在於,不給自己製造第二箭,讓自己免受第二箭之苦。為此,我建議雪芬:第一,不再對親友訴說這件往事,因為減少一次訴說,就會減少一分痛苦的回味;第二,嚐試增進夫妻性生活,因為增進一分性關係,就會減少一分冷漠和對抗;第三,進行一些積極的自我調整,因為多一點自我調整,就會少一點自我傷害。如此,雪芬也就會早一天告別第二箭之苦,早一天走過自己心裏的那道砍,早一天讓自己的心靈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