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初次交談有講究——溫婉謙和的話別人最愛聽(2)(3 / 3)

小夥子順利渡過了這一難關,又吃上飯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老頭子卻還掛念這事。繼續問:“你剛才說的那批木料,他賣了嗎?”

小夥子夾了一口菜,便道:“他先前沒有飯吃,打算賣,現在實行了責任製,有飯吃了,他就不賣了。”

一般來說,小夥子初次去丈母娘家遇到這種情形,往往隻有按捺下蠢動的肚蟲,強忍饑餓,裝成吃飽的樣子放碗離席。禮數雖周,卻看實委屈了自己的肚子。這個小夥子卻非常聰明,他巧妙地找到一個話題,讓老丈人感興趣,並借機展示自己的空碗,從而達到了目的。最後才隱約地說出談這個話題的動機,未來的嶽丈也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哈哈大笑之外,肯定會對這聰明的未來女婿刮目相看。

旁敲側擊,巧找借口,能為你在尷尬中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但得注意在語言表達上一定要溫婉謙和,否則的話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隻有正確而巧妙的運用了這種方法,這樣的說話方式別人才最愛聽。

8.婉言勸進,“班門弄斧”不為過

用情感人,以理服人是說服別人的最好辦法,初次交談就來個“班門弄斧”,能讓別人刮目相看。“班門弄斧”雖說有點“自不量力”,但若是能說得人心服口服,又何嚐不可呢?

世人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以誠意打動了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在諸葛亮的鼎力輔佐下,劉備才得以偏安西南一隅,成為曆史的英雄人物。其實,在諸葛亮出山的過程中,曾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的女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便是後來的諸葛夫人。

當時,諸葛亮隱居在南陽臥龍,過著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在沔陽還有一位隱士叫黃承彥,頗有才華,已經50多歲了,與諸葛亮交往密切,二人逐漸成了忘年之交。

黃承彥非常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正巧他有一位女兒,便有心將女兒許配給諸葛亮。無奈,一是自己不便開口,哪有老泰山親自出馬為女兒說媒的;二是自己的女兒長得太醜了,身材短小,臉色黑黃,小名就叫阿醜。而那諸葛亮乃是天下有名的才子,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又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他怎麼會看上自己的女兒呢?為此事,黃承彥費盡心思,但仍舊一愁莫展。

黃承彥最後問了問女兒阿醜對自己的婚事有何想法?

阿醜說:“古來人們都說郎才女貌才是美滿姻緣,可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我雖生得不漂亮,但從小讀書,學識並不亞於天下的男子。要讓我選,我非得選一個長相出眾的美男子,這叫‘女才男貌’。”

黃承彥聽後,心裏不禁一陣苦笑,他雖然知道女兒才華不俗,但畢竟長相一般,很難得到別人的青睞,就更加談不上美貌男子了。心想:女兒呀,你太天真了,哪有什麼“女才男貌”,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哪能就讓你得碰上?

誰知這話最後竟傳到了諸葛亮的耳朵裏,心想這阿醜必定不是個平凡的女子,未曾謀麵心中便有了幾分敬慕。諸葛亮的嫂嫂看出了他的心事,便親自登門到黃家為諸葛亮提親。黃承彥大喜過望,當即約定讓諸葛亮親自來一趟沔陽,與阿醜見上一麵。

碰巧,此時的諸葛亮剛好受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兩顧茅廬之請,對於是否出山心中也舉棋不定,正想也請教一下黃老先生,便欣然赴約。

到了黃家,黃承彥叫出阿醜與諸葛亮相見。諸葛亮看到阿醜雖然長得相貌平凡,但倒也落落大方,頗有風度,心中不由得有了幾絲好感,但對她的相貌還是有所顧忌。互相問候之後,諸葛亮便把劉備兩顧茅廬的事情告訴了黃承彥,想征求他的意見。

黃承彥想了想道:“那你現在到底想不想出山?”

諸葛亮答道:“想來想去,還是隱居南陽、躬耕隴畝為好。如今天下大敵,世事難料,還是苟全性命於亂世,頤養天年吧!”

黃承彥還未作答,阿醜便接過話題說道:

“小女子才疏學淺,但想向先生進一言:避亂隱居,固然悠閑,但處於亂世之中,你會清靜嗎?苟全性命也絕非易事,孔融是個書生,但卻被曹操所殺;禰衡潔身自好,也死於非命。先生難道不應該吸取教訓嗎?依我看,先生人稱臥龍,有曠世之才,應當挺身而出。況且,劉備是一個有雄圖大略的人物,曹操最忌憚的人便是他了。他親顧茅廬,說明他禮賢下士,非常器重你,你應該出山輔佐他,大丈夫一生一世,為什麼要默默無聞,而不去幹一番大事業呢?”

阿醜的一番話,使諸葛亮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心中十分佩服她的才華,同時也下定決心輔佐劉備。

阿醜的一番進言如催化劑般的使諸葛亮猛然醒悟,於是當劉備的三顧茅廬之後,他便從此出山輔佐劉備,最終三分天下,各垂青史。阿醜與諸葛亮的初次交談便“班門弄斧”,說得諸葛亮點頭稱是,可見委婉勸進的話是十分有號召力的,用情感人,委婉勸進的話別人最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