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語言表達很重要——措辭清晰準確的話別人最愛聽(2)(3 / 3)

8.直陳利害,語言表達要柔中帶剛

語言表達隻是一個過程,而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到什麼情況話要說到何種程度,是考驗一個人的智慧所在,柔中帶剛的語言表達方式既能以情動人,又能直陳利害,在危急場合常常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以“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名垂千古的“紅顏”陳圓圓,麵對著一場即將到來的慘禍,以剛中帶柔的說話方式為自己爭得了生存的機會,其勇氣和智慧值得後人讚歎和效仿。

據說李自成攻占北京得到陳圓圓後,曾下令衛兵將圓圓拉出去用繩勒死。

不待衛士們動手,陳圓圓自己卻站了起來看了李自成一眼後,冷笑一聲便轉身就走。

李自成大喝道:“回來!你冷笑什麼?”

陳圓圓說道:“小女子早聞大王威名,以為是位縱橫天下、叱吒風雲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麼?”

“想不到大王卻畏懼一個弱女子!”

“孤怎麼會畏你?”

“大王,小女子也曾經出身良家,墜入煙花,飽嚐風塵之苦,實屬身不由己。最初被皇帝霸占,後又被吳總兵奪去,大王手下劉將爺又圍府將小女子搶來,皆非小女子本意。請問大王,小女子自身有何罪過?大王仗劍起義,不是要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嗎?小女子乃無辜之人,大王卻要賜死,不是畏懼小女子又能作何解釋呢?”

李自成被問住了,無言以對。

陳圓圓接著說道:“就是為大王計,大王殺小女子也實為不智。”

“怎麼不智?”

“小女子看宮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打算,不知是也不是?”

“就算孤有這種打算,那又如何?”

“大王是想平安撤走呢,還是想被追襲而奔呢?”

“當然想平安撤走,那又怎樣?”

“大王,吳總兵為先鋒,兵勢甚銳,小女子聽說他正向京師進逼。小女子螻蟻之命,大王殺了我,於大王無絲毫益處;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感念大王不殺之德,當盡心竭力,使吳總兵滯留京師,不再追襲。大王可保全實力,全身而退,鞏固西京,不久又可東山再起。趨利避害,請大王三思。”

陳圓圓的話正是觸到了李自成的心病,他不由得身子前傾,問道:“你果真能使吳三桂滯留京師嗎?”

“大王想必知道,吳總兵降而複叛,皆由小女子而起,大王殺了小女子,必然激起他更大的複仇心,以致日夜兼程,追襲不休。大王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指天立誓,千方百計也要使他滯留京城,不再追襲。

“好!孤王相信你,你留下好了。”

至此,李自成終於被陳圓圓措辭準確、柔中帶剛的說話方式所說服。

那麼,威鎮四方,權傾一時的李自成,是如何在這殺與不殺的思想交鋒中,被弱女子陳圓圓所說服的呢?

首先,陳圓圓的陳辯是以“實際”出發的。當時的“實際”是什麼呢?吳三桂進逼京城,李自成準備撤離,陳圓圓到了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地步。

盡管死去的人沒有一個逃回的,但人到死時卻總想活著。當李自成下令勒死陳圓圓時,陳圓圓出於求生本能,使她機智地選擇一“看”二“笑”刺激李自成高傲的自尊心:“你冷笑什麼?”

接著陳圓圓以一個無辜弱女子的身份來打動李自成,使她暫時放棄了殺害她的想法。但這並不足以保證陳圓圓能夠安全地保住性命。陳圓圓第三招便是最為關鍵,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替對方打算,說明了殺她無益,留她有利,最終成功地說服了李自成,也挽留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9.措詞清晰準確,不要讓人產生誤解

在日常交談中,如果不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就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解,有些誤解會令人啼笑皆非,而有些則比較嚴重,會對你的生活常帶來許多不便,因此措詞清晰準確的話語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博得別人的喜愛。

年輕小夥子阿偉打算為新交的女友小蘭買一件生日禮物。他們交往時間不長,小夥子經過仔細考慮,認為送一副手套最恰當不過,既感覺比較浪漫,又不顯得過分親昵。

下午,阿偉去百貨商店給女友買了一副白色的手套,讓女友的妹妹小麗帶給她姐姐。小麗給自己買了一條內褲。回家的路上,小麗把兩件物品弄顛倒了,結果送給小蘭的禮物變成了內褲。

當晚,阿偉一回到家裏就接到了小蘭的電話:

“你為什麼買這樣的禮物送我?”

沒有聽出來對方的怒氣,阿偉的情緒很高,他說起話來空前流利,根本容不得小蘭插嘴:

“小蘭,我之所以選了這件禮物,是因為據我留心觀察,你晚上和我出門時總是不用它。我沒有給你買長的,因為我注意到,小麗用的是短的,很容易脫下來。它的色調非常淺,不過,賣它的女士讓我看她用的同樣的東西,她說已經3個星期沒洗了,但一點都不髒。我還讓她當場試了試你的,它看上去好看極了……”

“神經病!”

等待對方誇獎的阿偉猛然聽到達三個字,他當時就懵了,愣在那裏根本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