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談判辯論勿咄咄逼人——以理服人的話別人最愛聽(2)(1 / 3)

他繼續道:“這錢是小青年托我帶結婚用的東西。要是丟了,我一個工薪階層,哪裏賠得起呀!我這一大把年紀了,還出這種事,叫我怎麼有臉回去見人呀!姑娘,你就替我仔細找找吧。”

姑娘終於經不住他的懇求,說:“我給你找找看。”

他說:“我知道你會幫助我的。”

果然,姑娘就坡下驢,翻了一陣子,在衣服堆裏“找”出了錢包,羞答答地送還給了他。

5.綿裏藏針,話中帶刺巧服人

同樣是銳利之物,鐵刺和銀針刺在身上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鐵刺刺在身上肯定會被人毫不留情的拔掉;而銀針刺準了穴位卻能起到治病的作用。所以與人交談必要時可以綿裏藏針,用帶刺的“銀針”替人“療傷治病”,這樣等別人“病好之時”便會對你分外感激,暗暗佩服了。

“綿裏藏針”之法的關鍵在於讓人產生聯想,使人觸“話”生情而恍然大悟,這種話中帶刺的方法雖不大招人喜歡,卻能“針”到痛除,產生立竿見影的醫治效果。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的晉靈公,生活奢侈腐化。某年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的樓台,群臣勸說,他火了,於是幹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勸阻建九層台者斬首。這樣一來便沒人敢說話了。

隻有一個叫孫息的大臣很逗靈公喜歡。他就告訴靈公說他能把九個棋子摞起來,上麵還能再摞九個雞蛋。靈公聽了,覺得這事兒挺新鮮,便立即要孫息露一手讓他開開眼界。孫息也不推辭,就把九個棋子摞在一起,接著又小心翼翼地把雞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個,第二個……

孫息自己緊張得滿頭大汗,戰戰兢兢。看的人也大氣不敢出一口。因為孫息倘若不能把雞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殺頭之罪。

這時,靈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險!”孫息卻從容不迫地說:“這算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哩!”靈公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問道:“還有什麼比這更危險的嗎?”

孫息便掂掂手中的雞蛋,慢吞吞地說:“建九層台就比這危險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難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國民力,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織,老百姓沒有收成,國家也就窮困了。而國家窮困了,敵國便會趁機打進來,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說這不比往棋子上摞雞蛋更危險嗎?”

靈公聽出了孫息的話中之話,於是這幾句話就像銀針一樣插在了靈公的穴位上,讓靈公驚出了一身冷汗。於是他立即下令停工。

孫息讓晉靈公看了場不成功的雜技表演,更受了一場形象生動的批評,那味道確實是又甜又苦。正在氣頭上的人,是很難聽進別人的諍言相勸的。何況他還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孫息的幾句“綿裏藏針”的話語便讓靈公如芳初醒,藥到病除了。孫息打動晉靈公的關鍵之處還在於其,以理服人的談話策略方式的巧妙運用,這種高超的說話方式別人也是不得不愛聽了。

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談判辯論最巧妙的方法莫過於運用對方的觀點來攻擊對方的觀點,讓其陷入自相矛盾,啞口無言的境地。這種方法的巧妙運用不但能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展示,也能用道理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彼此“雙贏”的目的。

談到辯論中有理不在聲高,若想說服對方,最佳方法莫過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對方陷入進退維穀的兩難境地。

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的時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大肆宣揚神學,鼓吹宿命論。

一次,一位神學家又在鼓吹“上帝是萬能的”,這時有一個人站起來,大聲問道:

“我可以問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神學家故作大度。

“上帝果真像你說的那樣萬能嗎?”

“那當然,這是毫無疑問的。”

“上帝能夠創造一切嗎?”

“是的。”

“那上帝能創造出一塊連他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嗎?”

“當然可以。”神學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他豈不是舉不動那塊石頭,而你怎麼能說上帝是萬能的呢?”

神學家到這時已經是啞口無言,惱羞成怒了。

這個人就是後來被宗教裁判所燒死的無神論鬥士——布魯諾。

漢武帝晚年迷信神仙,一心想要長生不老,有些江湖騙子便打起了漢武帝的主意。一天,有個道士向漢武帝進獻長生不老之藥。當這個道士拿著藥來到宮門時,守門的衛士問道:“這藥可以吃嗎?”

“當然可以。”獻藥的人回答。

於是衛士將藥奪了過來,隨即吃了。漢武帝得報,大怒,命人將衛士捆了起來。

衛士對漢武帝說:“皇上請聽小人一言:當初我問獻藥的人‘此藥可以吃嗎’?他說‘可以吃’,所以我才拿來吃了。這是獻藥人的過錯而不是在下的罪過呀。如果他說不可以吃,我自然就不會吃了。”

漢武帝聽罷,怒道:“你還敢狡辯,不殺你難解寡人心頭之恨。”

衛士接著說:

“皇上要殺我也不遲,讓我把話說完。”

“你還有什麼說的?”

“此人給皇上進奉的是不死之藥,說是吃了它就可以長生不老,不會死去。現在我已吃了這種藥,如果您殺死我,就說明這藥是假的,根本就不能長生不老,那這個人就是來欺騙大王的,世間哪有什麼長生不死之藥啊!”

漢武帝聽了他的這番話,無可奈何,擺擺手將他放了,同時把那個獻藥者逐出宮門。

那個聰明的衛士後來得到了武帝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副將。可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歪理”能讓人無可奈何,最後也隻能讓人“心服口不一定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