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作為醫生,麵對一個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經常會寬慰他,對病人說:“隻要配合治療,很快就會康複。”
事實上,幾乎沒有一個醫生會對病人說:“你根本沒有希望了,很快就會死。”同樣,作為病人親友的人,在去探望病人時,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幾天了,也要與醫生配合,把謊撒下去,讓病人滿懷信心地接受治療。因為生命本身有時是會創造奇跡的,即使沒有奇跡出現,讓病人充滿希望的多活兩天也是一種人道精神的表現。這個時候,你不撒謊,還能怎麼辦?
在醫療方麵,謊言必不可少,在教育方麵,適當的謊言也會對人產生積極的影響。
教育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教師如果善用美好的謊言鼓勵學生,學生則會樹立信心,並且真正有所進步。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
把能力相當的初一年級學生分成3個小組,第一組經常給予表揚與稱讚;第二組經常給予責備和批評;第三組既不給予表揚和稱讚,也不給予責備和批評。
給三個組以相同難度的數學練習題做,這個實驗連做了一個星期,得出的結論是:第一組學生的成績在不斷上升;第二組學生一開始有進步,中途就停滯不前了,學習效果不好;第三組學生前三天成績上升,以後成績變得直線下降。可見能使學生實力倍增的謊言格外受到歡迎。
大學教授們經常要給自己的學生寫推薦信,這些推薦信可能是用來向國外學校申請獎學金,可能是用來到人才市場上參與激烈的職業競爭,如果學生的確是頂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說,照實寫來就是了。倘若教授誠懇地指出該學生不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通常接受推薦的一方就可能理解為該學生是個差勁的學生。如果這樣做,他可能傷害這個學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機會或難以找到工作,甚至對其一生的命運都會產生不良後果。所以,教授們提筆寫推薦信的時候,必定在其中誇大學生的成績和能力。你可以認為這是在撒謊,但撒這樣的謊是必要的。
還有二類謊言是社會禮儀必須說的奉承話,這些話裏大都含水分、誇張、空話連篇,聽著那些千篇一律的空話套話,雖然心裏並不一定十分愉快,但人類缺少這些空話與謊話,社交禮儀就無從談起了。
有這麼一個故事:
王員外家添了個孫子,在滿月酒的那天,來了許多慶賀的賓客,大家都看著孩子在有意無意地閑談。
李秀才說:“令孫將來一定福壽雙全,飛黃騰達,富貴榮華,光宗耀祖!”
羅秀才說:“人都是一樣的,這孩子將來也會長大、變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熱烈的歡迎,被奉為上賓,而羅秀才則受到客人的鄙視,主人的嫉恨與冷遇。
難道羅秀才說的不是實話嗎?當然是實話,可是實話是不中聽的。相反,李秀才說的極有可能是假話,一個人“福壽雙全”是很難的,但就是假話討得了主人的歡心,因為主人正是這麼期望的。
禮節性語言和奉承話可給人們的幻想與虛榮心帶來極大的滿足,使人從困境與艱難中擺脫出來。它讓人覺得自己在別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與重視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盧梭在《懺悔錄》中說:“我從沒有說謊的興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說些謊話,以便使自己從不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有時為了維持交談,我遲鈍的思維、幹枯的話題迫使我虛構一些事情以便有話可說。”
林語堂先生也曾說過:“什麼是中國人的教養?我一直苦苦思索,由是發現了以下三點:一,說謊……二,具有像紳士樣說謊的能力;三,以幽默感理解自己心境的平靜,並且對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不過於熱衷。”
人總是與別人一起生存的,所謂的真誠、真實往往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念頭,都有自己喜歡聽的話,我們在說話,隻有迎合別人的期望,在不違背自己的原則的情況下,適當說假,能更多地讓人欣喜和接受。
9.說謊要適度,更需把握分寸
一般情況下,我們說話當然要真誠,誠信立世,說謊最要不得。但是如果你在心態上把假話當成真話,把握住假話的分寸,那其實真假就並沒有太絕對的區別。假話能幫你把話說好,因為人性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樂於接受假的事實,讓自己的心態得以平衡。但是必須注意,說假話一定要適度,要能把握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