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紐曼聽說後,雖然明知是挑釁,但他沒有生氣,也沒有急於反擊,在一番深思後,他決定在《洛衫磯時報》上連續刊登一周的大幅廣告,內容是:“保羅·紐曼在這一周內每晚向您道歉!”
這個舉動轟動了全美,讓他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觀眾不僅沒有因此而輕視他,反而諒解他,並且支持他。
保羅·紐曼可以算是一個“道歉”的高手,他選了這種特別的道歉方式,贏得了所有人的原驚。
有些人總是不肯開口認錯,並不因為他們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是對的,而是他們將“道歉”當作是一種人格上的恥辱,覺得以自己的身份地位說對不起是很丟麵子的事,或者他們遲遲不道歉是因為怕碰釘子,於是便心甘情願地反複經受自責和不安的折磨。其實,隻要能夠坦然地麵對這些過失,開口說出你想說的話,你就會變得很輕鬆。
可見,學會道歉是我們與人交往的一項必修課,當然它也有一定的規則和藝術。直接找對方說“對不起”是最為簡單的一種。如果你覺得道歉的話說不出口,可以用別的方式代替。比如,吵架後,送對方一束鮮花或其他的小禮物,主動請對方吃頓飯,幫對方倒一次水,給對方寫信表明你的態度……隻要道歉是真誠的,其實用什麼方式表達並不重要。
犯了錯誤敢於道歉便是一種勇氣,也屬於個人良好修養的一種表現。道歉能使友人關係更好、仇人變友人;也能使戀愛順利、婚姻幸福;能使家庭和睦、鄰裏愉快;能使同事融洽相處、工作順利進行……
總之,它是人際關係中必不可少的“補漏劑”。很多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要比找到最正當的借口更容易讓人原諒、讓人接受。
關於這一點,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作法值得我們借鑒,起初,他對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印象很壞,但後來他告訴杜魯門,說以前低估了他——這句話是以讚譽方式做出的道歉。但是,道歉也要講一定的原則,如果自己沒有錯,不必為了息事寧人而認錯。
值得提醒的一點是:那種隻是因個人喜好不同而並無實際錯誤的事不用去道歉。
巧妙道歉能祛病
有個病人因頭痛、失眠和消化不良到醫院求診,檢查身體卻找不出病因。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這個病人去看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的引導下,他說出了藏在心裏多年的事:他處理父親的遺產時,欺騙了住在國外的兄弟。於是醫生便要病人寫信給他的兄弟請求原諒,並附寄一張支票,作為賠償的初步行動,病人哭了。“謝謝您,醫生。”他說。
接著又帶他一起去寄信。信寄出後,“我想我的病好了。”他真的很快就痊愈了。
衷心道歉能醫治自己的心理病,也能修補破裂的人際關係,而且還可以增進感情。
羅慕洛&反唇相譏,欲擒故縱
當別人對你說出無理言語的時候,必要的針鋒相對,反語相譏也是一種處理突發事件的說話方式。
羅慕洛(出生年月不詳):菲律賓將軍、外交家、新聞工作者,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盟軍和戰後參加聯合國工作而聞名。
1931年任TVT出版公司總編輯。1937年任另一報紙連鎖的發行人。1941年日本進攻菲律賓時,他在科雷希多島擔任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的副官。日本占領科雷希多島後,隨麥克阿瑟撤至澳大利亞,後到華盛頓特區參加奎鬆總統的菲律賓流亡政府,任新聞部長。1941年因在戰前對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形勢有正確估計而榮獲普立茲獎。1945年隨美軍回菲律賓。1948年任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新聞自由會議主席。1949~1950年任聯合國大會主席。
羅慕洛於1950年任菲律賓外交部長。1956年代表菲律賓參加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957年1月任安理會主席。1962~1968年任馬尼拉附近的菲律賓大學校長,並於1966~1968年任教育部長,1968~1978年任外交秘書,1978~1984年任外交部長。晚年擔任馬可仕總統的官員時,變得缺乏民主觀念。他支持馬可仕於1972年施行戒嚴,至70年代中期已從自由報業的擁護者轉為政府控製報業的支持者,同時指責西方新聞記者對第三世界的問題作非善意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