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正常交往是“青春的權利”(2 / 2)

與異性正常交往,青少年要保持良好的意識。

雖然異性交往是青少年社會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青春權利”,但麵對來自自身和環境的許多幹擾正常交往的因素,卻需要青少年一定要把握良好的交往尺度,使其確實對青少年的成長、成熟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1.要端正交往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與異性交往要多注意汲取對方在學習、品質和個性發展上的優秀的東西,旨在加強溝通,相互交流,共同發展,要摒棄那些不健康的消極的交往動機,思想無邪,交往自然就會落落大方。

2.要廣泛交往,避免個別接觸,交往程度宜淺不宜深。廣泛接觸,利於我們認識、了解更多的異性,對異性有一個基本的總體把握,並學會辨別異性,分清良莠。如果隻進行有限的小範圍個別交往,難免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對異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還失之偏頗,給自己的安全帶來隱患。

3.關係要疏而不遠,正確把握交往的心理距離,排斥讓彼此感到過於親密和引起心緒波動的接觸。如果我們在交往中發現有不良傾向,要調整自己的態度,使交往回複到正常狀態,或者暫時斷絕接觸,給自己和對方冷靜的空間。

4.社會交往應在積極的環境中進行,要謹慎對待不明身份人員的交往請求。尤其要克服網絡、筆談等虛擬交往環境中那些虛構、浪漫的語言,避免安排單獨見麵,發現對方有不良傾向,要果斷中止交往。

總之,學會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一堂必修的“社會課”,其間需要逐步樹立良好的交往意識,培養健康的交往心理,同時,學校和家長也不要視異性交往為虎狼,要以正確的心態來看待異性交往。倡導學生健康的廣泛的交往,積極組織開展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創造各種健康的交往環境,加強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淡化學生對異性交往的好奇。並積極教育和提醒學生注意交往的尺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更廣闊的人際範圍內進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