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薦帶隊 觀天子出遊(3 / 3)

秦始皇車駕出行,一般都是戒備森嚴,禁止老百姓觀看。但偶爾也有破例的時候,即允許路旁的百姓觀看,任人瞻仰,借以在乎民百姓麵前顯現他的神威。史書記載中的“縱觀”,即是任人觀看的意思。劉邦有幸趕上這一盛大場麵,當時,警戒線之外,路旁人山人海,劉邦被人流湧至前沿,他叉腿站穩了腳跟,得以觀看了皇帝車隊在他麵前駛過的全部情景:

車隊前麵的是類似兵車性質的所謂“高車”,每車駕清一色的四匹高頭大馬。車上筆直地站立著高大魁梧的衛士,手持兵器,身著盔甲,目光直視,威風凜凜。兵車之後是副車,即所謂“安車”。車上橢圓形車蓋,車廂分前後二室,外表裝飾華麗,前麵坐著謙恭謹慎的駕車禦官,也是每車駕清一色的四匹高頭大馬。副車過後是秦始皇帝乘坐的更為豪華壯麗的所謂“金根車”,車上駕六匹清一色的高頭大馬。金根車過後,又有副車、兵車駛過。整個車隊浩浩蕩蕩地在劉邦眼前駛過,他感到眼花繚亂,也說不上有多少車駕駛過,行進了多少時間。

據文獻記載,天子車駕出行,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分,除皇帝乘坐的金根車、五時副車之外,大駕有屬車(包括兵車在內)八十一乘,法駕有屬車三十六乘,小駕有屬車九乘。秦始皇此次車駕出行,不是出函穀關巡行帝國的東土,當然不會配備有八十一乘屬車的“大駕”;但他恩準百姓“縱觀”,用配備九乘屬車的“小駕”又不足以在百姓麵前顯現皇帝的神威;因而他下令配備有三十六乘屬車的“法駕”。由金根車、五時副車、三十六乘屬車和儀仗所組成的車隊,可謂是浩浩蕩蕩了。

秦始皇當年所乘坐的車駕,實物當然難以保存至今。但是,1980年秦始陵出土的兩駕銅車、銅馬、銅俑係精美的仿真製品,大小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車與係駕的結構完全模擬實物,與真車馬基本上沒有差異,現已修複完好,公開向人們展出,使我們有幸從實物上分享劉邦當年所曾享受到的一點眼福。

當秦始皇的車駕從縱觀的百姓麵前駛過的時候,警戒線隨即撤除,人群中頓時隨之鼎沸起來。此時劉邦才如夢方醒,望著遠去的車隊,他情不自禁地感歎道;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也弄不明白,自己怎麼會在大庭廣眾麵前冒出了這樣一句犯有殺頭大罪的狂言。好在當時離散的觀眾人聲沸騰,周圍也沒有什麼人聽全他這句話,但劉邦卻對自己一字一字吐出的這7個字,聽得清清楚楚。

《史記》中也記載了這則故事:

高祖常徭鹹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日:“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次縱觀皇帝車駕出行,劉邦也有小小的遺憾,即沒有看到始皇帝的“龍顏”,秦始皇當時並沒拉開車窗。他不想讓百姓看到他的龍顏,這不僅因為他有時微服私行於街頭民間,以保自身的安全,也是為了不失自己的尊貴;但在有菱花形小孔的窗內,秦始皇可以看到窗外百姓沿途瞻仰他的盛況。劉邦雖然沒有目睹秦始皇的龍顏,但他腦海中所想象的皇帝尊容,肯定會比實際要神秘與高大得多,因而對他具有長久的誘惑力。

第二年的秋天,沛縣下一批來鹹陽服徭役的民夫到達阿房宮工地,劉邦這才帶領去年秋天來到這裏的民夫啟程返回家鄉。

家鄉畢竟是家鄉,親人畢竟是親人。這裏,且不說劉邦同父母、朋友、妻子如何敘一年多來的離別之情,也不說劉邦與蕭何、曹參在飲酒間談及他在關中、鹹陽的觀感,以及皇帝車駕儀仗和自己的口出狂言之類,而是有必要指出如下的事實:劉邦在關中、成陽神往離宮別館和縱觀皇帝車駕前前後後的那些日子,他早已把家鄉的父母、朋友、妻子兒女忘得一幹二淨,仿佛自己成了另外一個世界的主人,同往昔斷絕了一切。因而,雖然他已回到家鄉的親友身邊,卻仍對關中、鹹陽不能忘懷,時時神往。

劉邦在關中忘卻家鄉,在家鄉又神往關中,這就決定了他在第一次去鹹陽之後,又多次隔年帶領服徭役的民夫去鹹陽,這就是《本紀》所說的“高祖常徭鹹陽”。

在沛縣生活了40多年的劉邦,熟悉的人物除了每日在田間勞作的農夫之外,就是官衙裏出入的各色官員,除了蕭何、曹參等好友之外,他其實一個也看不上。但是僅僅看不起守令和屬吏就能說明他有大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從帶領民夫去關中,來到鹹陽,劉邦才算見過了世麵,了解到世間竟有這麼多他從沒見過的事情。劉邦就像一個從鄉下來到城裏的孩子一般對關中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在他看來關中才是自己應該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