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閏九月,韓信擊潰代王的軍隊,在閼與(今山西和順縣)活提了夏說。韓信在占領魏國、打敗趙國後,漢王常常派人征調韓信所統率的精兵,開赴滎陽前線抵抗楚軍。
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與張耳隻是率領數萬士兵,想要東進占領井陘(即井陘口,在今井陘縣西北)攻擊趙國。趙王趙歇、成安君陳餘得知漢軍將要襲擊自己,便把軍隊集結在井陘口,號稱20萬。陳餘的謀士廣武君李左車勸說成安君陳餘:
“聞知韓信渡過黃河後,俘虜魏王,生擒夏說,剛剛血洗閼與,今有張耳輔助,商議著想要占領趙國,他們這是乘著勝利而離開本土遠征,鋒芒是不可抵擋的。我聽說‘從千裏外運送軍糧,士兵就會挨餓而麵有饑色;臨時砍柴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如今井陘口這條道路,兩輛車不能同時並行,騎兵不能排列成行前進,隊伍被拉開數百裏長,運糧車勢必落在大部隊的後麵。希望您撥給我3萬士卒做為騎兵,抄小路截斷敵軍的糧道。您深掘戰壕,高築壁壘,堅守營寨,不與敵兵交戰。敵兵向前不得交戰,後退不得回還,我用騎兵斷絕敵人的後路,使他們在野外掠奪不到給養。如此不到十日,韓信與張耳兩將的人頭可以送至麾下,希望您能考慮我的這一計策。否則,必然被韓、張所俘虜。”
成安君陳餘是個信奉儒家學說的人,平時常常稱道“義兵”而不樂意用詐謀奇計。他說道:
“我聽兵書上說‘兵力十倍於敵人,可以包圍他們;超過一倍,則可以交戰。’如今韓信的兵力號稱數萬,其實不超過數千。他們不遠千裏而來襲擊我們,已經是精疲力竭了。在這種情況下,回避敵人,不予出擊,以後有更強大的敵人,我們又怎能戰勝他們!那樣的話,諸侯會說我們怯懦,從而會輕視並攻打我們。”
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出的間諜暗中窺視,得知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的計策,回來向韓信彙報,韓信十分高興,這才敢率兵徑直進軍,在距井陘口30裏的地方停下來宿營。半夜,韓信傳令發兵:選輕騎兵2000人,每人手持一麵紅旗,抄小路上山,隱蔽在山上察看敵軍的動靜,並告誡他們說:
“趙軍見我軍退走,必定傾巢走出壁壘追擊我們,你們趁機急速進入趙軍壁壘,拔掉趙軍的旗幟,插上漢軍的紅旗。”韓信命副將下令開頓小餐,並宣布說:“今日擊潰趙軍後正式會餐!”眾將領不相信一日可破趙軍,假裝著答應道:“是的。”韓信又對軍官說:“趙已搶先占據有利地形構築營壘,況且他們沒有見到我們的大將旗鼓,不肯出營攻擊我們的先頭部隊,恐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會撤退回來。”
於是,韓信令1萬士卒先行出戰,背水布陣。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布陣,便大笑起來。太陽剛剛升出地平線的時候,韓信打出大將的旗鼓,擊鼓走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門出擊,雙方激戰很久。這時,韓信、張耳裝作失敗,丟棄旗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的部隊打開營門接納“逃回”的漢軍,雙方又展開激戰。此時,趙軍果然從壁壘中傾巢出動,爭奪漢軍丟棄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的逃亡部隊。韓、張的部隊全部進入河邊漢軍的陣地,漢軍便與趙軍展開殊死搏鬥,趙軍已無法擊敗漢軍。這時,韓信所派出的2000名輕騎兵,待漢軍傾巢出動爭奪戰利品的時機,急速進入趙軍營壘,將壁壘上的趙軍軍旗全部拔去,插上2000麵漢軍紅旗。趙軍見不能取勝於漢軍,不能生擒韓信等人,便打算退回自己的壁壘。當趙軍退至自己的壁壘下麵時,見上麵插遍了漢軍的旗幟,十分驚恐,以為漢軍已將趙王的將領收服了,部隊頓時亂作一團爭相逃走。趙將斬殺逃走的士兵,但無法阻止潰退的形勢。於是,漢軍出兵夾擊趙軍,大敗趙軍,俘虜很多趙軍兵卒。在躘水上斬殺成安君陳餘,生擒趙王趙歇。這就是中國戰爭史上井陘口漢趙易幟的著名戰例。
對趙軍發起反擊時,韓信下令軍中,不得斬殺廣武君李左車;有能活捉李左車的,賞賜千金。於是,有人捆綁著李左車送至韓信軍營。韓信見到李左車,立即上前為李左車解去繩索,請他麵東而坐,自己麵西而坐,以侍奉老師的禮儀對待李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