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心中明白虞美人自刎身亡的一片深情厚意,是為了不給自己的突圍增加包袱,是提示自己應當立即衝出重圍,不可再在帳中延誤片刻。虞美人的行為,似乎給項羽以無窮的力量,使他重新振作起來。就在虞美人自刎的當天深夜,項羽告別了心愛之人的遺容,帶領部下的壯士和騎兵800餘人衝出漢軍的重重包圍,向南方飛馳逃去。直到第二天天亮,漢軍才發現項羽已逃出重圍。劉邦得知項羽竟能從重重包圍中逃走,大為驚訝,立即令騎兵將領灌嬰率5000名騎兵緊追不舍。
項羽帶領隨從騎兵飛速急馳,天明後已渡過淮河,漢軍的騎兵哪裏能追趕得上。不過,能跟隨項羽的戰馬飛速奔逃的,此時隻剩下100餘名騎兵,其餘的都掉隊了。項羽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這裏遠離垓下已有300裏的路程。慌忙之中,項羽迷失了道路,便向路旁田野中的一個老翁問路。這位“田父”可能是因為項羽殺害義帝對他懷恨在心,便欺騙項羽說:“往左走。”項羽向左奔走,結果戰馬陷入了一片沼澤之中。待項羽的百餘名騎兵從沼澤中掙紮出來的時候,灌嬰所率領的5000名漢軍騎兵已經趕到。項羽又帶領隨從騎兵向東逃走,他坐下的“騅”馬四蹄飛奔,塵土四起,到達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時,隻剩下28名騎兵了,而後麵追趕上來的漢軍騎兵卻有數千人。
能隨同項羽一同奔馳的這28名騎兵,他們的戰馬雖說是比不上“騅”,但也堪稱是高頭大馬,騎士們勒住韁繩後仍在長聲嘶鳴,前蹄刨土,還想向前方奔去;而馬上的28名騎士,個個穩坐於馬上,手持長戟,上身筆直,麵色鐵青,一個個猶如銅鐵鑄成的塑像。
項羽回首望去,見漢軍騎兵遮天蓋地般追來,塵埃四起。他考慮到一味奔逃已不是出路,便下令跟隨的騎兵停了下來,對28位騎兵說道:“諸位兄弟,我起兵至今已有8年了。8年之中,我身經70餘次戰鬥,凡是敢於敵擋的,無不被我擊破;凡是被我攻擊的,無不被我降服,從未曾有過敗陣,這才稱霸於天下。然而今天歸終卻被圍困在這裏,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並非是作戰上有什麼過錯。今日要決一生死,為諸君痛快地戰上一場,定要接連三勝敵人,為諸君表演潰圍(突破包圍)、斬將(斬殺敵將)、刈旗(砍斷敵軍旗幟),令諸君知道是上天要滅亡我,並非是作戰上有什麼過錯。”
於是,項羽把28名騎兵分為四隊,向四個方向衝殺。當時,漢軍騎兵已將項羽等人重重包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看我為您們斬殺他們的一將!”說完,令四隊騎兵四向衝擊,並約定到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羽大吼一聲,呼喊著乘戰馬急馳而下。項羽的兵馬所到之處,漢軍無不潰散,斬殺了一員漢軍將領。當時,漢軍的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奉命追趕項羽。臨近項羽時,項羽怒目而視,大聲嗬叱,把楊喜的人馬嚇得退避到數裏之外。項羽與騎士們在山東麵的三處會合,漢軍弄不清項羽在哪一處,就兵分三路把騎士們重新重重包圍起來。項羽再次奔馳而下,又斬殺漢軍一名都尉,殺死百十個敵兵。當項羽把騎士再度聚攏在一處時,僅損失兩名而已。項羽向騎士們問道:“怎麼樣?”
“正像大王所說的那樣。”騎士們都佩服地回答。
當年的曆史畫麵向人們展現出:在數千名漢軍騎兵的重重包圍之中,項羽的潰圍、斬將、刈旗,使他和28名隨從騎兵,除損失二人外,已經衝出了漢軍的重重包圍。於是,項羽一行人馬飛速地來到了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一段長江,江西岸有個渡口名烏江浦)邊上。項羽想渡長江,回到他起兵的江東(即長江南岸)。而烏江亭長此刻正把一隻小船停靠在岸邊,等待著項羽的到來。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說狹小,但也地方千裏,民眾數十萬人,足以稱王於天下。願大王急速渡江。大江之上,現在隻有我這隻小船,漢軍趕到後,也無法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