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著長江的滾滾流水,項羽眼前再次浮現出8年前率領8000名江東子弟兵渡江反秦的雄偉場麵,那是何等壯烈!而如今,這8000名子弟兵都已捐軀沙場,無一生還,這如何向江東父老交待?想到這裏,英雄一世的項羽毅然地打消了想要“東渡烏江”的念頭,笑著對烏江亭長說:“上天要滅我,我還渡江做什麼!況且我項籍當年率領8000名江東子弟渡江北上,如今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的父老們憐愛我,擁戴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麵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我什麼,我項籍難道不獨自有愧於心嗎?”
項羽略微停頓了一下,抑製住自己激動的情緒對亭長說道:“您是位長者,我騎這匹戰馬已有5年,所向無敵,曾經一日行走千裏,不忍心殺掉它,就送給您吧。”
項羽把戰馬送給烏江亭長後,令騎士全部下馬步行,持短兵器同敵兵交戰。項羽把“騅”送給亭長,與漢騎兵步戰,表明他已不再想衝出重圍。在千軍萬馬的重重包圍中,項羽的神威有一半是借助他這匹駿馬;否則,他怎能衝出重圍?當然,項羽在步戰中也是無敵的。下馬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亦身被十餘創。”看來,他無論如何也逃不出重圍了。這時,項羽回頭看見了他的舊日相識、現任漢軍騎司馬的呂馬童,說道:“你是我的熟人嗎?”呂馬童麵對項羽,指給王翳說道:“這就是項王。”
項羽對呂馬童說:“我聽說漢軍懸賞千金買我的人頭,封邑萬戶,今日我就給你們一些恩備吧。”說完,項羽自刎而死。
項羽自刎而死,王翳割取項羽人頭,其餘的騎兵互相踐踏爭奪項羽的肢體,相互殘殺而死的騎兵有數十人。結果,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申呂勝及楊武等四人,一各得項羽一肢體。五人把所得頭顱、四肢合在一起,正是項王的屍體。因此,漢王把封地分為5份,封呂馬童為中水(今河南獻縣西拯)侯,封王翳為杜衍(今河南南陽市西南)侯,封楊喜為赤泉(今河南淅州縣西南)侯,封楊武為吳防(今河南省遂平縣)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羽死後,楚地全部向漢軍投降,唯魯地(今山東曲阜市)不降。漢王率大軍想要屠城,兵至曲阜城下,還可聽到城中的弦歌誦讀之聲,認為魯人堅守禮義,為君主死節,便拿出項羽的人頭令魯人觀看。魯地父老見項羽已死,這才投降漢軍。當初,楚懷王曾始封項羽為魯公。項羽死後,魯地最後投降,因而按照魯公封號應享有的禮義,將項羽安葬在穀城(今山東曲阜市西北的小穀城)。
漢王為項羽發喪,灑淚而去。
項羽的各支宗族,漢王都不加以誅害。封項伯為射陽(今江蘇淮安縣東南)侯。封項襄為桃(今山東汶縣東北,一說為桃丘)侯,封項佗為平皋(今河南溫縣東)侯,但都賜姓為劉氏。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項羽所統率的部隊是各路義軍中最具有戰鬥力的主力部隊,為消滅秦軍主力、滅亡秦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勞。秦朝滅亡後,他倒行逆施,以霸主的身份分封諸侯,天下又隨即大亂。項羽火燒秦宮、殺義帝,戰爭中經常屠城,又剛愎自用,不能信用賢士,以為憑武力便可以治理天下,結果國滅身死,教訓是深刻的。項羽最終是敗於劉邦手下,但至死他仍然不愧為一名英雄。在政治上,項羽崇尚暴力,為人暴虐,沒有什麼可稱道的;但在個人品質上,項羽卻有不少可稱道的地方,更不必說他在反秦鬥爭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