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初的布衣將相群中,周勃與樊噲、灌嬰等同屬於一種類型:他們是劉邦的同鄉與朋友,一起參加豐沛起義,能征慣戰而又對劉氏皇朝絕對忠誠,但文化水平較低,政治上無大建樹。
周勃(?~公元前169年),秦朝泗水郡沛縣人。他出身貧寒,以編織葦薄為生。在人家辦喪事時,他也常去吹簫,混碗飯吃。是一個有點才藝的小手工業者,大概因為生長於戰亂年代,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再加上職業特點,使他結交了大批地方上的豪傑之士,因而眼界開闊,洞明世事。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他參加了劉邦領導的豐沛起義。此後,他一直作為一位勇敢善戰的將軍馳騁疆場,為漢皇朝的建立和鞏固屢建奇功。從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至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在曆時三載的反秦戰爭中,周勃一直追隨劉邦轉戰各地,參加了同秦軍的一係列戰鬥。最後攻破武關、蟯關,消滅秦軍於藍田,迫使秦王子嬰拱手向起義軍投降。在曆時四年的楚漢戰爭中,周勃又隨劉邦出漢中,取三秦,東出函穀關,與楚軍鏖戰於中原。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十二月,參加了圍殲項羽的最後戰鬥。以後,又隨劉邦平定了燕王臧荼的叛亂,征伐投降匈奴的韓王信和叛將陳豨,穩定了漢朝北部邊疆的形勢。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燕王盧綰降匈奴。病中的劉邦先是命樊噲帶兵平叛,後又命周勃以相國代樊噲指揮漢軍平叛。不久,劉邦死去。此對,周勃正率軍與叛軍激戰,一舉攻克薊城(今北京)並生俘盧綰的大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等重要官吏。繼而追殲其殘部。一直攻至長城腳下。平定上穀十二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縣。使東北邊境的形勢基本上穩定下來。
周勃戎馬半生,戰功赫赫。據《史記》記載,他隨劉邦參加征戰數十次,共俘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自己單獨統軍破敵二軍,克城二座,平定五郡七十九縣,生俘丞相、大將各一人。
當周勃平定燕地,率軍凱旋長安的時候,劉邦已經去世。惠帝繼位後,周勃以列侯的身份侍從左右。公元前189年(漢惠帝六年),呂後遵循劉邦的遺囑,任命周勃做了太尉。在呂後封王諸呂時,他與陳平佯裝讚同,討得了呂後的歡心,保住了自己的官位,與丞相陳平一起在呂後身邊隱藏下來。公元前180年(呂後八年),呂後病死,周勃當機立斷,與丞相陳平、朱虛侯劉章等共同謀劃,誅殺了呂祿、呂產為首的呂氏集團,迎代王劉恒即帝位,恢複了劉氏的皇統。周勃因功晉升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位居陳平之上。但周勃自知行政才能遠遜於陳平,又擔心功高震主,為求免禍,他在做右丞相月餘(《漢書》作十餘月)以後即自動歸還相印,由陳平獨任丞相。第二年,陳平去世,周勃複任丞相。但十個月後,文帝就以列侯就國須丞相帶頭為理由,下令周勃罷相就國,從此,周勃就回到了他的封地——絳(今山西曲沃東)。不久,文帝任命灌嬰為丞相,並取消了太尉的官職。從文帝的舉措可以看出,雖然周勃在恢複劉氏皇統、迎文帝繼承大統此一重大事件中立下了頭等功勞,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文帝對他卻並不十分放心。這是因為文帝與周勃之間缺乏較深厚的感情聯係,而位高權重並且在軍中有著崇高威望的周勃始終使文帝感到一種威脅,隻有解除他的一切權柄,讓其回到自己的封地,文帝才能安心。
罷相就國顯然使周勃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而產生了對朝廷的疑懼。所以他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後,總是小心翼翼地待人接物,時刻提防著朝廷的暗算。每當河東郡的守尉行縣到他的封地時,周勃總害怕猝不及防而被誅殺。因此,每次出見郡守、郡尉時,他常全身披掛,連家人也手持兵器,如臨大敵。這種情況,自然不斷地反映到文帝那裏。後來,有人上書誣告周勃謀反,文帝立即命令廷尉將他逮捕治罪。周勃被係入廷尉所屬大獄後,內心悲憤莫名。他明知自己無罪,但卻不知如何為自己辨誣,還不斷遭受獄吏的汙辱。後來,他以千金賄賂獄吏,希望獄吏給予幫助。獄吏一言不發,隻在所執牘簿的背麵寫上“以公主為證”五個字指給周勃看。公主者,文帝之女,為周勃子婦。獄吏示意通過公主的關係到文帝那裏辨白。周勃豁然開朗。此法果然靈驗,公主立即通過將軍薄昭向自己的祖母薄太後申述了周勃的冤情。薄太後知道了具體情況之後,怒氣衝衝地來見文帝。她將頭巾擲向兒子,聲色俱厲地質問他:“絳侯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這話說得合情合理,漢文帝也醒悟過來,立即下令赦免周勃,複故爵食邑。一場帶點喜劇色彩的風波就此煙消雲散。周勃出獄後,感慨萬千地說:“吾嚐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周勃又回到自己的封地,安閑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於公元前169年(漢文帝十一年)病逝。
周勃從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隨劉邦參加豐沛起義,至公元前169年(漢文帝十一年)離開人世,整整四十個春秋,對漢皇朝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漢初的布衣將相群中,周勃是“重厚少文”、“木強敦厚”的一種典型。他為人忠厚,對劉邦和漢皇朝矢誌忠貞。他英勇善戰,在十數年的激烈鏖戰中屢建奇功,勳業卓著。因而從劉邦那裏幾乎獲得了絕對的信任。劉邦在臨終前還認為周勃“可以屬大事”,要呂後任命他為太尉,並預言“安劉者必勃”。果然,公元前180年(呂後八年),在諸呂圖謀發動叛亂、劉氏皇統岌岌可危之際,周勃挺身而出,利用手中的兵權,在陳平等人的讚襄下,一舉誅殺諸呂,使劉氏轉危為安,立下了最後也是最大的一項功勞。但是,周勃因出身卑微,少年時期無機會讀書,戰爭年代無暇讀書,和平年代又不注意讀書,如此一來,終其一生亦不過一介武夫。盡管戰爭年代他在疆場上馳騁自如,如魚得水,但在和平年代,當他位居丞相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時,就顯得力不從心,難以勝任了。史載他“每召諸生說士,東鄉坐而責之:‘趣為我語。”’要求說話直來直去,反對引經據典,拐彎抹角。不僅如此,他對有才幹的知識分子還采取排斥態度。如當時的洛陽才子賈誼,二十歲即被任為博士,是同僚中最年輕的。“每詔令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於是以為能。文帝說之,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其後,對漢朝的製度、法律、禮樂、曆法等都提出了建設性的改革意見,得到漢文帝的賞識,“於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這時,周勃與灌嬰等人一同向文帝進讒言,詆毀賈誼說:“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結果使文帝改變主意,賈誼終生未躋入公卿之列,而以三十三歲之年華抑鬱而逝。西漢初年,文教不昌,有才華的年輕士人得不到提拔重用,與周勃等人的把持朝政不無關係。不過,周勃這個人還有些自知之明。文帝繼位後,他的政治生涯達到輝煌的頂點,當他發現自己位居右丞相不稱職時,立即稱病讓賢把右相職位讓於陳平,並未屍位素餐,戀棧不去。這是值得讚賞的。當文帝即位的時候,西漢曆史已進入承平發展時期,周勃之類文化水準較低的將軍們已難以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文帝讓他就國養老實在是一種較為得體的處置。後來,在周勃的生活中雖然出現了係獄一幕小小的喜劇,但其十年左右的晚年基本上是在富貴安樂的優遊歲月中度過的。對於周勃來說,這應該是賞當其功的最好結局了。
除了蕭何、張良、曹參、陳平、王陵、周勃等人之外,在漢初布衣將相群中還有一大批著名人物,他們猶如眾星拱辰環繞在劉邦周圍,共同締造和拱衛著新興的大漢皇朝。
樊噲是漢初布衣將相群中的一員虎將,具有十分突出的事功和鮮明的個性特征。他英勇善戰,坦誠無私,直言無忌,敢作敢為。他走到哪裏,那裏的氣氛就活躍起來,一些矛盾和困難也就迎刃而解。
樊噲(?~公元前189年),秦朝泗水郡沛縣人,參加豐沛起義之前以屠狗為業,與社會下層的三教九流有著廣泛的聯係。他與劉邦交誼深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當劉邦私自放走刑徒,隱於芒碭山澤之間的時候,他是第一批最忠實的追隨者。第二年,在劉邦謀劃反秦起事的過程中,他在劉邦、蕭何、曹參之間往來聯絡,傳遞消息,起了重要作用。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傳來以後,他奉蕭何、曹參之命迎接劉邦一行至沛城,舉行了具有曆史意義的豐沛起義。從此以後,樊噲追隨劉邦南征北戰,以其絕對的忠誠,世罕其匹的勇敢和粗獷豪放的性格,在漢初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劉邦起事以後,樊噲追隨他所領導的起義軍參加了反秦戰爭的幾乎所有重大戰役,直至入關滅秦。當劉邦進入鹹陽被阿房宮的珍寶美女吸引而不願離去時,樊噲第一個站出來進行義正詞嚴的勸涑,二人有如下一段對話:
噲日:“沛公欲有天下邪?將欲為富家翁邪?”沛公日:“吾欲有天下。”噲日:“今臣從入秦宮,所觀宮室帷帳珠玉重寶鍾鼓之飾,奇物不可勝極,入其後宮,美人婦女以千數,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願沛公急還霸上,無留宮中。”
後經張良再勸,劉邦終於醒悟,離開了秦宮。在三年多的反秦戰爭中,樊噲以一個狗屠,脫穎而出,鍛煉成劉邦麾下一個能征慣戰、識見超群的將軍,確乎是時代鑄造的英雄。想想起義軍進入鹹陽的情景吧:這批來自社會最下層的造反者,先是被秦首都官室的雄偉壯麗、珍寶美女驚得目瞪口呆,繼而帶著複仇的瘋狂進行劫掠,連他們的首領劉邦也昏昏然地想盡情享受一番。此時,起義軍中頭腦保持清醒的人隻不過蕭何、張良、樊噲三人而已。樊噲能在關鍵時刻向發昏的劉邦進上一言,送上一副清醒劑,顯示了他的思想境界遠遠高出他的同伴,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劉邦一軍入關以後不久,項羽統帥的四十萬大軍也於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十二月進入關中。雙方劍拔弩張,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在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上,樊噲作為劉邦的得力衛士,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關鍵時刻,仗劍持盾,直闖營門,推倒持戟守衛的士卒,進入項羽舉行宴會的營帳。項羽對樊噲的出現十分震驚和感佩,就問來人是誰。在張良說明他就是劉邦的衛士樊噲時,項羽一麵稱讚他是一位壯土,一麵命人賜他酒和生豬腿。樊噲接過來,大口飲酒,以劍切食生肉,旁若無人。項羽日:“壯士,能複飲乎?”樊噲麵對項羽,慷慨陳詞說: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日:“先破秦入成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快人快語,一時把項羽說得無言以對。後來,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與樊噲一起離開項羽的營帳。張良則要求劉邦借機迅速返回自己的軍營。當劉邦還為自己的不辭而別猶豫不決時,樊噲則堅決地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毅然保護劉邦抄小路回到自己在霸上的軍營。曆史記載:“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鴻門宴脫險一幕,充分顯示了樊噲的機智勇敢、沉著果斷和大義凜然的品格風貌,是樊噲一生中最光彩的情節之一。
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以後,即賜樊噲列侯之爵,晉升他為郎中,一起隨漢軍入漢中。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八月,樊噲隨劉邦參加還定三秦的戰役。他統帥的一支漢軍,成為與章邯軍搏戰的主力,連戰連捷。最後以水灌章邯堅守的廢丘(今陝西興平境),迫使章邯自殺,在攻取關中之役中奪得首功。以後在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中,樊噲始終活躍在最前線。他時而單獨率軍出擊,以配合劉邦的正麵戰場;時而又同劉邦一起,同項羽直接指揮的楚軍主力殊死鏖戰。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戰前夕,他獨率一軍北上,攻克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肅清了彭城以北的敵軍,從北麵給予垓下會戰以有力的支援。
漢皇朝建立以後,樊噲又跟隨劉邦從事削平異姓諸侯王的鬥爭。公元前202年(漢五年)七月,隨劉邦征伐反叛的燕王臧茶,平定燕地。公元前201年(漢六年)十二月,隨劉邦偽遊雲夢,在陳(今河南淮陽)生擒楚王韓信,因功賜爵舞陽侯。公元前200年(漢七年)十月,隨劉邦征伐韓王信,與周勃共同平定雲中等郡。公元前197年(漢十年)九月,率兵進擊反叛的代相陳豨,又在參合(今山西陽高)與韓王信一軍激戰,所部士兵擊殺叛漢降匈奴的韓王信。緊接著,又在橫穀打敗陳豨指揮的匈奴騎兵,斬殺其將軍趙既,生俘代國丞相馮梁、郡守孫奮、大將王黃、太仆解福等十餘人,平定代國鄉邑七十三。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燕王盧綰叛漢降匈奴。樊噲奉劉邦之命,以相國的職務統帥漢軍進擊。薊南(今北京南)一戰,打敗燕國丞相指揮的軍隊,奪取燕地十八縣。可是,正當樊噲督軍乘勝與燕兵激戰的時候,有人在劉邦麵前進讒言,誣陷樊噲黨與呂後,一旦劉邦駕崩,樊噲就會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等人。病中的劉邦對此未加明察,立即命令陳平與周勃晝夜兼程奔赴前線,將樊噲就地斬首,並由局勃代替樊噲繼續指揮對盧綰的作戰。陳平、周勃幾經權衡,沒有完全執行劉邦的命令,隻是將樊噲監押起來,送回長安交劉邦自行處置。當樊噲被押至長安時,劉邦已經死去。大權在握的呂後即刻赦免樊噲,複故爵食邑。樊噲本來無任何罪過,被赦是理所當然的。樊噲的夫人是呂後的妹妹呂媭,他與呂後的關係非同尋常。但是,劉邦死後,樊噲卻並未受到重用。推測其原因,或者樊噲與呂後意見相左,呂後故意不用;或者樊噲厭棄官場生活,追求家居的恬靜;或者身體有病,不勝官事繁劇。總而言之,此後六年,西漢政治舞台上再也見不到樊噲叱吒風雲的身影。公元前189年(漢惠帝六年)他在度過了一段安靜恬適的晚年生活之後,溘然而逝。
樊噲是劉邦麾下勇猛頑強的驍將之一,在激烈的征戰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自從參加豐沛起義以後,他的命運就同劉邦緊緊連在了一起。十四年來,凡是劉邦指揮過的戰鬥,他幾乎都參加了。樊噲作戰勇敢,奮不顧身,一往無前,所向披靡。《史記》記載了他的赫赫戰功:跟隨劉邦作戰,斬首一百七十六級,俘二百八十八人。單獨統兵作戰,殲滅敵軍七部,克城五座,平定六郡五十二縣,生俘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至三百石十一人。樊噲一生對劉邦和漢皇朝的忠誠幾乎是絕對的。他做過劉邦多年的衛士長,為了劉邦的安危能夠毅然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鴻門宴上,他的勇敢、機智、大膽、決斷和衝天的豪氣表現得淋漓盡致。樊噲疾惡如仇,直言敢諫,胸懷坦蕩,敢作敢為,在他身上始終閃爍著草莽英雄的可貴品質。樊噲一經跟定劉邦,就始終忠於漢皇朝的千秋大業。對於有損或妨礙這一千秋大業的任何人和任何事,即使是劉邦本人也決不通融,而是與之進行堅決的鬥爭。當劉邦進入鹹陽秦宮、被美女珠玉所吸引而不能自拔時,是樊噲首先挺身而出,對劉邦進行疾言厲色的勸戒,表現了遠大的政治目光和異常清醒的頭腦。由於樊噲娶了呂後的妹妹呂媭為夫人,他與劉邦的關係自然較其他臣僚更深一層。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樊噲並沒有依仗這一關係橫行霸道,盛氣淩人,做出犯法違禁的壞事和醜事,而是利用這一關係更加無所顧忌地對劉邦進行勸諫。公元前196年(漢十一年)五月,淮南王英布反叛的消失傳來以後,滿朝文武大臣焦急萬分,希望劉邦趕快與謀臣們商量對策。可是,這時已經患病的劉邦卻深居宮中,拒絕與大臣們見麵,宮門禁衛森嚴,連周勃、灌嬰之類親信將領也被拒絕入內。就這樣過了十多天。一天,樊噲實在忍耐不住了,就率領其他大臣“排闥直入”,徑直進入劉邦的寢宮。眼前的景象令群臣吃驚:麵帶病容的劉邦正枕著一個宦官臥在病榻上,全然失去了往日的豪氣。樊噲一陣心酸,涕淚交流地對劉邦說:
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可謂情真意切,慷慨激昂,寓意深長,忠貞之氣,溢於言表。這種話隻有樊噲能夠講得出來,而如此“排闥直入”、硬闖寢宮的事更是隻有樊噲才能做得出來。麵對一起創業群臣那希冀的目光,聽著樊噲那至忠至誠的話語,劉邦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他大笑一聲,霍然而起,強撐病軀,親自統帥大軍征伐英布,為自己的戎馬一生再創輝煌。十分明顯,對於劉邦來說,樊噲不僅是忠臣,而且更是諍友。正是由於樊噲這類布衣將相的存在,才使劉邦在許多關鍵時刻避免了失誤,比較順利地創建了漢皇朝,並使其在較短時間內得到鞏固和發展。
灌嬰與夏侯嬰也是劉邦麾下智勇雙全的驍將,他們在自己的軍旅與政治生涯中,不僅以超群出眾的武藝屢建戰功,而且更以其對劉邦和漢皇朝的無限忠誠贏得了劉邦、呂後以及惠帝等的信任。在漢初布衣將相的群體中,他們兩人的功績、性格有不少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