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嬰(?~公元前176年),秦朝碭郡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年輕時以販繒為生,是自食其力的小商人。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率秦軍突襲定陶,擊殺了項梁,劉邦收縮兵力於碭(今河南夏邑東南)。灌嬰即於此時投奔劉邦,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初,他隨劉邦踏上了進軍鹹陽的征途。在一年多的反秦戰爭中,灌嬰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破武關,攻蟯關,直抵關中,把勝利的戰旗插上了鹹陽城頭。
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四月,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以後,任命灌嬰為郎中,一同入駐漢中。次年又晉升為中謁者。在劉邦、韓信指揮的還定三秦的戰役中,灌嬰參加了多次戰鬥。漢軍攻破函穀關,東向進擊楚軍,灌嬰隨劉邦轉戰中原。公元前205年(漢二年)四月,隨劉邦攻破碭郡,襲占彭城,取得了楚漢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不久,項羽自齊回師,大敗漢軍於彭城。劉邦西退途中,狼狽不堪,數次,陷入困境。全賴灌嬰拚死衝殺,劉邦才得以安全脫險。五月,劉邦退至滎陽,穩住陣腳,建立了阻止楚軍西進的防線,雙方在京、索之間進行極其慘烈的戰鬥。為了對付楚軍中一支往來飄忽、如疾風驟雨的騎兵,劉邦也組建了一支騎兵部隊,任命灌嬰為中大夫,以故秦軍騎土李必與駱甲為左右校尉,協助灌嬰指揮原郎中所屬的騎兵。這支騎兵部隊潛入楚軍後方,充分發揮機動性能,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經常切斷楚軍的後勤供應線,對扭轉戰局、保證漢軍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204年(漢三年)六月,灌嬰根據劉邦的部署,帶領所屬郎中騎兵,在韓信的統一指揮下,參加了東向伐齊的戰鬥。第二年十月,隨韓信突襲曆下(今山東濟南)的齊軍主力、乘勝攻克齊都臨淄。當龍且率一支楚軍主力援齊時,灌嬰又參加了韓信在高密指揮的對齊楚聯軍的一場殲滅戰,斬殺楚軍統帥龍且,基本上消滅了齊軍的有生力量。灌嬰親俘楚軍亞將周蘭。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後,灌嬰奉命率軍南下,再次攻占彭城,生俘楚柱國項佗,逼迫駐紮在附近的楚軍紛紛投降,給項羽造成了致命的威脅。緊接著,灌嬰又揮軍向西進擊,在頤鄉(今河南鹿邑境)與劉邦統帥的漢軍主力會師。之後,協助劉邦攻克陳城(今河南淮陽),又參加了圍殲楚軍主力的垓下之戰。垓下之戰以後,項羽率八百騎潰圍向東南遁逃。灌嬰奉命率一支漢軍精銳騎兵跟蹤追擊,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一戰,徹底消滅了楚軍殘部,窮追至烏江,迫使項羽自殺。灌娶親眼看著一代叱吒風雲的英雄在他的戰馬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緊接著,灌嬰又率漢軍主力一部迅速渡過長江,肅清了江南的楚軍殘部,使長江流域的絕大部分地區歸附到劉邦的統治之下。
西漢建國以後,灌嬰又跟隨劉邦投入了削平異姓諸侯王和對匈奴的鬥爭。公元前202年(漢五年)七月,他以車騎將軍的官職隨劉邦征伐反叛的燕王臧荼。第二年十二月,又跟隨劉邦偽遊雲夢,在陳逮捕楚王韓信。公元前200年(漢七年)十月,隨劉邦征伐投降匈奴的韓王信,同時受命節製燕、趙、齊、梁、楚諸國前來助戰的車騎部隊,在離石一舉擊敗匈奴騎兵,攻占晉北重鎮平城(今山西大同)。後因中匈奴埋伏,與劉邦一起被圍困於白登七晝夜,遭受很大挫折,全賴陳平之計得以脫險。公元前197年(漢十年),隨劉邦進擊反叛的代相陳稀。公元前196年(漢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叛,劉邦帶病出征。灌嬰又以車騎將軍率漢軍一部為全軍先鋒,最早趕到淮南向叛軍發起攻擊,並窮追潰敵於淮河之畔,立下酋功。
灌嬰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十多年,取得了卓異的戰績。據《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他隨劉邦作戰多次,生俘二千石二人。單獨率軍作戰數十次,破敵軍十六部,降城四十六,定國一郡二縣五十二,俘將軍一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十人,為漢皇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巨大功勳,被賜食邑潁陰五千戶,號潁陰侯。劉邦逝世以後,不知出幹什麼原因,灌嬰被冷落了。在惠帝和呂後統治的十多年中,他沒有擔任具體的行政和軍事職務。公元前180-年(呂後八年),呂後死去,齊哀王劉襄舉兵西進,討伐諸呂。這時候,呂氏忽然想起了勇冠三軍的老將灌嬰,於是任命他為大將,率軍東向迎擊齊軍。實際上,灌嬰一直心向劉氏,關鍵時刻授予他軍權等於為他提供了一個效忠劉氏的機會。果然,灌嬰帶兵至滎陽以後,就與周勃、陳平等人合謀策劃誅殺諸呂。為了避免擁劉派的勢力自相殘殺,他屯兵滎陽不再東進,同時派出使者曉諭齊哀王:京師正在謀劃誅除諸呂,希望齊軍停止西進。齊哀王以誅除諸呂之名進兵京師,顯然有奪取皇位的企圖。現在看到灌嬰所統大軍擋住進兵之路,自己進兵京師的理由又不充分,隻得放棄奪位打算,駐軍靜觀局勢之變。周勃、陳平等人誅殺諸呂之後,齊軍罷兵歸國。灌嬰也自滎陽返回長安,參與擁立漢文帝,因功益封三千戶,並晉升為太尉。公元前177年(漢文帝三年),周勃免相,灌嬰晉升為丞相。不久,匈奴騎兵大舉侵入北地郡(今寧夏一帶)。灌嬰奉命率騎兵八萬五千人前去迎擊,一舉將匈奴之兵擊潰。恰在此時,傳來濟北王劉興居謀反的消息,灌嬰急忙自前線返回長安,研究處理平叛事宜。一年多之後,他因病去世。
灌嬰自從跟定劉邦之後,矢誌忠貞,曆仕三朝,在三十多年的烽火歲月中,他除了馳騁疆場,立下赫赫戰功外,最大的貢獻就是參與誅除諸呂,恢複劉氏皇統。當時,他手下握有一支重兵,據有戰略要地滎陽,因此其向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毅然倒向周勃、陳平一方,就使諸呂在軍事上徹底孤立,同時也使對皇位虎視眈眈的齊王劉襄自動束手,從而為迅速地解決呂氏集團創造了條件。如果說周勃、陳平的謀劃在誅除諸呂事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話,那麼,灌嬰在關鍵時刻的舉措則成為周、陳之謀的最大助力。漢文帝即位以後,灌嬰以遲暮之年繼周勃任丞相,又率兵北征,阻止了匈奴的南進,保持了漢皇朝的穩定。雖然他在誅殺諸呂後僅活了四個春秋,但在從漢初動蕩的歲月到文景的承平盛世的過渡階段,他的承前啟後的曆史作用是不可泯沒的。
夏侯嬰(?~公元前172年),秦朝泅水郡沛縣人,可能出身於比較殷實之家。曾做過沛縣的廄司禦,即管理車馬的小吏。他很早就同劉邦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嚐不移日也”。後來,夏侯嬰試補了縣吏,與劉邦的關係更加密切。有一次,劉邦在與他嬉戲時,將他誤傷,被好事者告發。劉邦由於為吏傷人,屬明知故犯,性質嚴重而被逮捕。劉邦自言實不傷人,夏侯嬰也出來證明劉邦無罪。夏侯嬰因出假證詞,係獄一年有餘,且受笞數百,但一直不改口供,終於使劉邦無罪獲釋。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夏侯嬰“以縣令史為高祖使”,積極參加了豐沛起義,被任命為太仆,常為劉邦禦車。在反秦戰爭中,他跟隨劉邦轉戰南北。從攻胡陵,招降秦泗水郡監,賜爵五大夫。與秦軍戰碭東、濟陽,克戶牖(今山東東明境),又指揮兵車作戰,大破三川守李由指揮的秦兵於雍丘(今河南杞縣),賜爵執帛。緊接著,又率兵車與章邯軍戰於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濮陽(今河南濮陽南),賜爵執圭。之後,隨劉邦與秦軍戰開封、曲遇、雒陽,因功升任滕令,賜號滕公。最後,參加攻取南陽郡和武關的戰鬥,在藍田、芷陽消滅了秦軍的最後一點有生力量,眼看著秦王子嬰在軹道旁向起義軍投降。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夏侯嬰被賜爵列侯,號昭平侯,以太仆的官職隨劉邦進駐漢中。
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八月,夏侯嬰隨劉邦參加了還定三秦的戰鬥。第二年三月,從劉邦東出函穀關進擊楚軍,順利地打下彭城。四月,楚軍自齊地反擊,漢軍失利。劉邦率殘兵敗將倉皇西退。途中巧遇失散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夏侯嬰即抱其姐弟二人與劉邦同乘一車西逃。由於楚軍窮追不舍,劉邦一行人困馬乏,幾乎被楚軍追上。劉邦為了使自己盡快擺脫危險,使馬車跑得快一點,多次將劉盈和魯元公主從車上推下來。每次都是夏侯嬰冒著生命危險將姐弟二人擁抱上車,一起繼續逃命。劉邦遷怒於夏侯嬰,有十幾次甚至要殺掉他。終因夏侯嬰的全力堅持,劉盈姐弟二人幸免於難。事後,劉邦雖然口裏不說,但內心對夏侯嬰懷著由衷的感激之情,相信他對自己有著無可懷疑的忠誠。後來,夏侯嬰繼續跟隨劉邦參加了殲滅楚軍的許多戰役,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三月,西漢皇朝建立以後,夏侯嬰又追隨劉邦參加了削平異姓諸侯王的戰鬥。當年七月,從劉邦征伐反叛的燕王臧荼。次年十二月,又隨劉邦巡狩至陳(今河南淮陽),擒楚王韓信。公元前200年(漢七年)十月,從劉邦進擊背漢降匈奴的韓王信。晉陽(今山西太原南)之役,取得重大勝利。但在追擊潰敵時誤入敵人埋伏,被匈奴之兵包圍於白登七晝夜,形勢十分危急。後用陳平秘計,得以突出重圍。在脫離匈奴包圍圈的時候,劉邦逃命心切,意欲縱車急馳。夏侯嬰認為這樣做容易引起匈奴人的懷疑,於是果斷地命令士卒全副武裝,持滿弓外向,作出嚴陣以待的樣子,慢慢地簇擁著劉邦坐的車子前進,果然順利地走出了匈奴人的包圍圈。後來,夏侯嬰又隨劉邦再次北征匈奴,在句注(今山西代縣北)以北大破匈奴騎兵。接著,又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南與匈奴騎兵激戰,他身先士卒,三陷敵陣,奮勇衝殺,奪得首功。公元前197年(漢十年)至公元前196年(漢十一年),夏侯嬰又隨劉邦參加討伐陳稀和淮南王英布等反叛勢力的戰鬥,他衝鋒陷陣,所向無敵,立下了很大功勞。劉邦為了褒獎他的功績,賜食邑汝陰(今安徽阜陽)六千九百戶,號汝陰侯。
在劉邦的布衣將相群中,夏侯嬰的戰功雖然不及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人卓著,但因為他曾經是劉邦為布衣時感情篤厚的朋友,故深得劉邦的信任。而在劉邦被楚軍追擊,狼狽潰逃的危殆時刻,夏侯嬰置個人安危於度外,拚著性命救出了劉盈和魯元公主,更顯示了他對劉氏一家的絕對忠誠,因而得到了劉邦、呂後、惠帝、文帝兩代帝王的信任。呂後為了感謝他對魯元公主和孝惠帝的救命之恩,特地賞賜他北闕甲第第一,日“近我”,“以尊異之”。由於夏侯嬰的忠貞經過了戰爭年代最嚴酷的考驗,因而從他參加豐沛起義起,直到公元前172年(漢文帝八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劉邦、惠帝、呂後和文帝的太仆。盡管這個官職僅是九卿之一,算不上朝廷的最高官員,也進不了中樞的決策層,但是,由於此官主管皇帝的車馬和全國的馬政,在皇帝出行時又常親自為之駕車,因而也就成為皇帝最親近的重臣。夏侯嬰能夠擔任這一職務三十多年,這在漢代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夏侯嬰雖然忠於呂後,在劉邦死後忠誠為之服務十五年之久,但他更忠於劉氏皇統。呂後一死,他毅然參與了誅殺諸呂的政變,並親以天子法駕赴代邸迎代王劉恒即皇帝位。而在諸呂被誅殺之後,他仍然能夠做漢文帝的太仆,正說明他對漢皇朝的忠誠已經在君臣上下的心目中取得了無可置疑的信任。的確,夏侯嬰為太仆官三十多年,一直安於其位,忠於職守,為劉邦父子兩代竭誠服務。在劉邦的布衣將相群中,以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殊經曆,樹立了一個忠誠勤樸、義薄雲天的封建臣子的典型形象。
在劉邦的布衣將相群中,還有一批功勳雖不算卓著,但忠心可嘉的人物,酈商、傅寬、靳歙、周絏是他們的代表。他們的存在,展示了布衣將相廣泛的社會基礎。
酈商(?~公元前180年),秦朝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境)人,是著名辯士酈食其的胞弟。從其兄弟受教育的情況看,可能出身於中產之家。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以後,酈商也聚眾數千人響應,在家鄉一帶狙擊秦軍。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劉邦進軍陳留,酈商率領四千人馬,隨其兄酈食其投奔到劉邦麾下。之後,隨劉邦進軍關中,在攻克長社(今河南長葛東)的戰役中奪得首功,賜封信成君。接著從攻緱氏(今河南偃師南),阻斷黃河渡口,在雒陽以東大破秦軍。之後,隨軍攻南陽、穰縣(今河南鄧縣),下十七縣。當劉邦率主力西攻武關向鹹陽挺進時,酈商奉命獨率一軍沿漢水西進,攻破旬關(今陝西旬陽),平定漢中,為劉邦不久之後建立漢中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劉邦被封為漢王後,率部進駐漢中,積極進行還定三秦的準備工作。此時,酈商則協助丞相蕭何帶兵去巴蜀,有條不紊地完成了那裏的接收工作。從此,巴蜀與漢中聯在一起,成為劉邦鞏固的後方基地,以其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有力地支持了楚漢戰爭,成為劉邦戰勝項羽的重要因素。之後,隨劉邦參加還定三秦的戰鬥,被任為隴西都尉。率軍平定北地、上郡(今陝西、甘肅、寧夏交界處),破章邯部將於烏氏(今寧夏固原南)、枸邑(今陝西旬邑北)和泥陽(今寧夏寧縣東),因功受食六千戶。繼而隨劉邦東出函穀關,與楚將鍾離昧激戰,因功受梁國相印。
西漢建立後,又從劉邦討伐反叛的異姓諸侯王。公元前202年(漢五年)七月,酈商隨劉邦征伐反叛的燕王臧荼,在易(今河北雄縣)下大破燕軍,因功晉升為右丞相,賜爵列侯,食邑涿郡五千戶;接著平定上穀郡,又轉而西向進攻代郡,受趙國相印,與周勃一起平定代郡和雁門郡。回長安後,以將軍擔任太上皇衛士長。公元前197年(漢十年)九月,以右丞相率兵討伐陳豨,攻破東垣(今河北石家莊)。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七月,隨劉邦征伐淮南王英布,兩次衝入敵陣,打亂敵人的戰鬥部署,為最後戰勝英布立下了大功。戰爭結束以後,酈商被改封為曲周侯,食邑五千一百戶。他跟隨劉邦征戰十多年,戰績卓著,共殲滅敵軍三支,平定六郡七十三縣,俘獲丞相、守相、大將各一人,小將二人,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四月,劉邦死去。呂後封鎖消息,四日秘不發喪。在此期間,她與其親信,時任丞相的審食其緊張密謀,準備誅殺一批他們認為不易馴服的元老重臣。這個密謀一旦付諸實施,漢皇朝必將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麵。酈商知悉此一內幕之後,立即往見審食其,對他提出了嚴厲的警告:
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榮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酈商的這番話並非危言聳聽。劉邦逝世以後的漢朝局勢是女主臨朝,主少國疑,不安定因素很多。隻有全力依靠周勃、陳平、灌嬰、樊噲等一大批功臣宿將的同心協力才能夠維持局勢的持續穩定。酈商的眼光是敏銳的。他的一席話不啻給呂後與審食其一副清醒劑。他們斟酌權衡的結果,接受了酈商的忠告,使漢皇朝避免了一場內亂,從而維護了漢皇朝政局的穩定和政策的連續性。如果說,酈商在追隨劉邦創建和鞏固漢皇朝的鬥爭中已經立下很大功勞的話;那麼,劉邦死後,他在事關國家安危問題上的一席話,對於穩定漢皇朝立下了更大的功勞。從現存資料看,酈商在惠帝和呂後時期既沒有得到特殊的信任和重用,亦沒有受到明顯的排擠和打擊,大體上維持了原有的爵位與官職。而從其子酈寄與呂氏的關係看,諸呂對他是比較放心的。公元前180年(呂後八年)呂後死去時,酈商正生病在家。因其子酈寄與呂祿相友善,陳平等人就設計劫持了酈商,以此要挾酈寄誘騙掌握北軍統帥權的呂祿出遊,從而使周勃得以順利入主北軍,取得了誅殺諸呂的最重要的條件,完成了恢複劉氏皇統的使命。酈商由於身體有病,再加上這一事件的驚嚇,也就在這一年壽終正寢了。不管酈商在劉邦死後對呂氏集團的態度如何,他本人似乎不應該算在呂氏集團之中,基本是有功於漢皇朝的忠貞之臣。
傅寬(?~公元前190年),史佚其籍貫。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劉邦率軍進攻關中地區時,他以魏國五大夫騎將的身份,在橫陽(今河南商丘南)投奔劉邦,被任命為舍人。之後,隨劉邦攻安陽、杠裏、開封,與秦軍激戰於曲遇、陽武,一直破關中,入成陽。公元前206年(漢元年)二月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傅寬被賜號共德君,隨劉邦入漢中,被任命為右騎將。不久,參加還定三秦的戰鬥,因功賜食邑雕陰。劉邦揮軍東出函穀關,他隨之參加了對楚將項冠、周蘭、龍且等的戰鬥。後來,又作為曹參的屬將隨韓信進擊齊國,參加了曆下、博陽諸戰役,因功被封為陽陵侯,食邑二千六百戶。西漢建國以後,傅寬被任命為齊國的右丞相,協助曹參治理齊國。公元前198年(漢九年)晉升為齊相國。次年九月,以周勃屬將身份率齊軍參加了討伐陳豨的戰鬥。後又以齊相國的身份代丞相樊噲繼續指揮對陳豨作戰。公元前196年(漢十一年)正月,徙為代國相國,兩年後,改任代國丞相,輔佐代王劉恒治理這個北部邊陲的王國,直至公元前190年(漢惠帝五年)死去。
靳歙(?~公元前185年),史佚其籍貫。可能在陳勝、吳廣起義的影響下拉起了一支反秦的隊伍。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在宛朐(今山東東明南)投降劉邦。之後,隨劉邦參加了消滅秦三川守李由一軍的戰鬥。在向關中進軍途中,與秦軍在開封、藍田等地展開激戰,立下不少功勞。劉邦被封為漢王以後,靳歙被賜爵建武侯,自中涓升騎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