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封賞雍齒 重新定禮儀(2 / 3)

“您可以說是不忘本了。”

漢高帝稱讚陳平,又賞賜了魏無知。

分封列侯完畢,待到排定功臣位次時,群臣再次推薦曹參說:“平陽侯曹參身受70處創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位列第一。”

漢高帝在封賞列侯時,已委曲了其他功臣,賜給蕭何的食邑最多,待到排定位次時不想再為難其他功臣,但心裏還是想把蕭何位列第一。這時,關內侯鄂千秋進言說:

“群臣的議論都錯了。曹參雖然有野戰攻戰奪地的功勞,這隻不過一時之事。聖上與楚軍相持5年,經常損失軍隊,多次隻身逃亡。然而,蕭何經常從關中調遣士卒補充兵員,不待聖上的詔令,關中多次開赴前線的士卒恰好趕上前線部隊嚴重缺員時刻。漢軍與楚軍在滎陽相持數年,軍中缺乏口糧,蕭何從關中運送糧食,軍糧在供應上從不缺乏。陛下雖然多次失去山東的土地,蕭何總是保全住關中以待陛下,這是萬世不朽的功勞。如今雖沒有上百名曹參這樣的人,這對於漢室來說有什麼虧損?漢室不待他們而得以保全,怎可以想要以一旦之功而淩駕於萬世功勞之上?應當是蕭何第一,曹參居於次位。”

漢高帝說:“講得好。”於是以蕭何位列第一,恩賜他可以佩帶寶劍、穿著鞋上殿,朝見皇帝時可不必按規定的禮儀小步快走。高帝又接著說:“我聽說推薦賢才的人應受到上賞。蕭何的功勞雖高,待得到鄂君而愈益顯明。”於是,根據鄂君原來所受封的關內侯食邑加封為安平侯(安平在今河北安平縣)。這一天,蕭何的父子兄弟十餘人都得到了封賞和食邑。又加封蕭何2000戶,這是漢高帝報答他去成陽服差役時,比別人多贈給他200錢充當旅費。

封賞功臣是漢高帝建國後所麵臨的諸多問題中的一件大事,事關漢政權能否得到鞏固,處理得不好是會惹出麻煩的。張良對漢高帝的提醒,並非是危言聳聽。封雍齒為什方侯,為的就是怕因此而引出動亂來。事實上,不僅在列侯的位次排定上有爭論;其他諸多功臣的論功行賞,也是頗為難辦,群臣爭功,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才逐一確定下來。

漢高帝令叔孫通製定朝儀一事,也與他手下的這些功臣有關。高帝平定天下後,廢除秦朝的苛法和煩瑣的禮儀規則,力求簡便易行。在漢高帝論功封賞期間,群臣飲酒爭功,酒醉後有的狂呼亂喊,有的甚至拔劍擊柱,高帝拿這些出身低微、戰功頗多的武夫也沒有辦法,很是以此為憂。這一切,有一個人看在眼裏,此人便是秦博士叔孫通。

叔孫通以諸生的身份在秦二世麵前稱陳勝、吳廣起義不過是“鼠竊狗盜”,不足為慮,使昏庸的秦二世大為高興,拜他為博士。事後,叔陳通為避難連夜逃出鹹陽,曾投奔項梁、懷帝、項羽;漢王率五路諸侯攻入彭城時,他歸降漢王。

漢王厭惡儒生服裝,叔孫通改穿楚人式樣的短衣,漢王便高興了。跟隨叔孫通投降漢王的,有儒生子弟百餘人,然而叔孫通一個也不向漢王推薦,隻是推薦那些強盜出身的壯士。弟子們都私下罵道:“侍奉先生好幾年了,幸而得以隨從投降漢王,如今卻不向漢王推薦我們,專門推薦那些強盜,是何道理?”

叔孫通得知後,對他的弟子們說:“漢王正冒著矢石爭奪天下,因此先推薦那些能斬將奪旗的壯士。諸生暫且等待一下,我不會忘記你們的。”

叔孫通降漢後,被漢王拜為博士,號稷嗣君。此刻,他見群臣因論功封賞而飲酒爭功,酒醉後失態失禮,而高帝對此又愈發厭惡,便向高帝說:“那些儒生,很難靠他們去奪取天下,但卻可以用他們來治理國家,可與守成。臣願征召魯地的諸生,與臣的子弟一道製定朝會的禮儀。”

“不會是很煩難吧?”高帝問。

“五帝的樂製不相同,三王的禮製也相互有很大的區別。禮製,本是根據時事和人情的變化而有所刪節和增飾。所以,夏、商、周三代禮製的繼承和刪節、增飾,這是可以得知的,這說明古今的禮製並不相重複。臣願采納古禮並同秦朝的禮儀相結合,來製定新的朝儀。”叔孫通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