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為除異心 分封異姓王(1 / 3)

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除了能夠做到知人善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聯合異姓諸侯王的勢力,不斷地壯大自己。在劉邦稱帝的時候,被劉邦所立的諸侯王以及歸附於劉邦的原諸侯王就已經有7人。這些諸侯王曾經聯名上疏讓劉邦即皇帝位,其本質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這些諸侯王到底是誰呢?

楚王韓信。韓信在垓下會戰前夕已被劉邦正式立為齊王。漢王五年十二月項羽自刎而死;正月,韓信便被更立為楚王,稱王於淮北地區,都於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封地比在齊國的封地大大地縮小了。

淮南王黥布。漢王四年七月,立黥布為淮南王,稱王於九江、盧江、衡山、豫章等郡,都予六(今安徽六安市東北)。

梁王彭越。漢王五年正月,封彭越為梁王,稱王於魏國故地,都於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

韓王信。漢王二年立韓信(與楚王韓信為兩人)為韓王。漢高帝五年春,與韓信剖符立據,封他為韓王,稱王於潁川郡,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

原衡山王吳芮。衡山王吳芮係項羽所封。漢高祖稱帝不久,以吳芮率百粵兵誅暴秦有大功,徙為長沙王,都於臨湘(今湖南長沙市)。

趙王張敖。張敖為張耳之子,項羽分封諸侯時立張耳為常山王。漢王三年,立張耳為趙王。漢高帝五年,張耳死,張敖嗣立為趙王。

原燕王臧荼。臧荼原為燕將,因從楚軍救趙,又隨項羽入關,被項羽封為燕王,稱王於燕地,都於薊(今北京市西南)。

韓信等7位諸侯王聯名上疏尊漢王劉邦為皇帝,劉邦於汜水之陽即皇帝位後,立即以皇帝的身份確認韓信等人與漢帝國皇帝的臣屬關係,正式承認他們為漢帝國的諸侯王。

漢高帝宣布說:“齊王韓信熟悉楚地的風俗,徙為楚王,都於下邳。”同時,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原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原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趙王張敖皆稱王於原地如故。

漢高帝又宣布說:“原粵王無諸,率閩中兵參加誅伐暴秦,項羽廢而不立,今立無諸為閩中王,稱王於閩中郡。”

以上異姓諸侯王在反秦及楚漢戰爭中立有大功,且早已裂土為王,擁有很強的實力,劉邦即皇帝位後不得不承認這種既成事實,正式確認或分封他們為諸侯王。上述諸侯王中,韓信、黥布、彭越等人都有很高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楚漢戰爭中獨擋一麵,功勳卓著;劉邦手下的將領如曹參等人,在軍事才能上都比不上韓、黥、彭等人。這些人擁有大片的封地,手中握有精兵,漢高帝怎能放心?為鞏固漢帝國政權和劉氏王朝的長治久安,漢高帝於建國後逐一鏟除異姓諸侯王勢力;而異姓諸侯王也相繼反叛朝廷,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田橫是原齊王田氏的族人,他與哥哥田榮在地方上都是很有勢力的人物,宗族強大,頗得人心。項羽分封諸侯,立田都為齊王,徙齊王田襳為膠東王立田安為濟北王。田榮對此不服,調遣軍隊抗擊齊王田都,田都逃楚國;田榮又扣留膠東王田襳,田襳逃跑後於即墨被擊殺;田榮又殺死濟北王田安。於是,田榮兼並三齊土地,自立為齊王。

項羽率大兵伐齊,齊王田榮兵敗逃走,被平原人殺死。

榮的弟弟田橫收集齊國散亡兵卒,得數萬人,在楚漢滎陽對峙期間,田橫乘機收複齊國城邑,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田橫輔佐田廣,實際上專斷齊國的大權。

漢王三年,酈食其遊說齊王,勸田廣、田橫歸漢,田橫因此而解除曆下駐軍的戰備,韓信乘機襲擊曆下齊軍,乘勝攻入臨淄。齊王田廣及田橫惱怒,以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因而將酈食其烹死。齊王田廣逃至高密,田橫逃至博陽,代理相國田光逃到城陽,將軍田既駐軍膠東。田廣向楚求救,楚派龍且救援。齊楚聯軍被韓信擊敗,田廣被俘。漢將灌嬰又擊敗並俘虜田光。田橫聽說田廣死了,便自立為齊王,但被灌嬰擊敗,逃往梁地,歸附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