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帝聞言後大怒道:
“相國是接受了商人的許多財物,為他們請求我的上林苑!”
於是漢高帝下令把相國交給廷尉審理,給相國戴上刑具,把他囚禁起來。
勞苦功高的堂堂相國,一言不慎便被投入獄中,這是因為漢高帝聞聽相國請求開放上林苑後,很是生氣。高帝心想:
我責令你為強令購買民田一事向百姓請罪,你非但不認罪,反而請求我開放上林苑,這不是指責我封閉上林苑也是與民爭利嗎?上林苑是皇家苑囿,歸皇家所有是天經地義,向百姓開放成何體統皇帝的威嚴何在?最不能容忍的是,你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我豈不成了不管百姓死活的桀、紂一類的君主,你蕭何卻成了拯救民眾的救星,這不明明是借此來收買民心嗎?
蕭何隻知道一心忠於皇上和成就他的帝業,哪裏會想到這麼多。他為免除皇上的懷疑而有意或違心做過的幾件事,都是別人提醒的結果,而且是事過之後也就算了,從不在這些事情上多費心思。他沒有想一想:自己強買民田以自汙,不就是聽從客人的建議,怕皇上擔心自己是民望所歸,搖撼他劉氏江山嗎?而建議開放上林苑,這不正是自己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使百姓對自己感恩戴德嗎?皇帝怎能不為此而惱怒。可見,蕭何並沒有領會客人建議他強買民田以自汙的精神實質,時時以此來警戒自己,以至於一遇到實際問題,便又把百姓疾苦與安定天下放在第一位,而沒有想到自己,沒有想到皇上對自己最不放心的是什麼,因而激怒了皇上,自己也被囚禁起來。
蕭何因為請求開放上林苑被投入獄中,他既無怨恨,也不後悔。他早已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性命投入了劉邦的帝業之中了,家族中所有能上陣的人都上了前線,全部家財都資助了軍費,入獄又算得了什麼?即或萬一有個好歹,不也就可以從此省心了嗎?蕭何怎麼也不理解皇上為什麼把自己囚禁起來,也不願意為此而多想。囚室之中,蕭何閉上眼睛靜靜地養神;蕭何問心無愧,相信皇帝遲早會把自己放出來的。
漢高帝在一氣之下把相國囚禁起來,事後他自身的感受,一點也不比獄中的蕭何輕鬆。然而,他又不願認錯。過了幾天,一位姓王的衛尉侍奉高帝,向高帝問道:“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把他突然拘禁起來了?”
“我聞聽李斯任秦皇帝的丞相,有善政則歸功於主上,有過錯則自己承擔,如今相國卻多收奸商的賄賂來為民眾請求我的上林苑,為自己取媚於百姓,所以把他囚禁治罪。”
王衛尉接著高帝的回答又說:
“如果是在職責的範圍之內而又有利眾的事,敢於為民眾提出請求,這才是履行丞相份內的職務。陛下怎會去懷疑相國接受商人的賄賂呢?況且陛下與楚軍相持數年,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又親自統領諸將前往征討。當時,相國留守關中,隻要他一舉足那麼函穀以西就是陛下所有的了。況且秦皇帝是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失去天下,李斯替皇帝分擔過錯,又有什麼值得效法的呢?陛下為什麼在懷疑相國的時候如此淺薄啊。”
高帝聽了王衛尉的議論後,仍是很不愉快。他不是認為王衛尉講的沒有道理,而是恰恰相反。漢高帝實質上是生自己的氣,這事使他總是感到別扭,但無論如何,漢高帝還是得按理辦事,顧全大局。這一天,高帝特地派使節到獄中赦免蕭何出獄。
蕭何見使者手持天子符節來赦免他,頓時激動萬分。此時此刻,他感到自己似乎真是犯了什麼彌天大罪,或者是遇到了意外的滅頂災難,是天子的一道符節把他從地獄中拯救出來。或許並非如此,蕭何的分外激動,是皇上了解地、信任他,他相信皇上最終定會赦免自己的信念——這是蕭何在獄中的唯一精神支柱,終於沒有破滅,他怎能不激動萬分呢?於是,蕭何激動得顧不上一切,直向宮中奔去。
蕭何這時已年過60歲,兩鬢蒼白,幾天的獄中生活,使得蕭何又蒼老了許多,加之衣冠不整,活像個鄉間貧賤的老漢。
劉邦見平時一向謙恭謹慎、衣冠整齊的相國,如今卻判若兩人,白發散亂,麵容蒼老而憔悴,衣冠不整,赤著腳步履蹣跚地直向殿上撲來,向自己謝罪。高帝大為驚訝,一陣心酸,趕忙向前扶起蕭何,眼含淚水地向前認錯,說道:“相國快不要這樣!這事就算過去吧!相國為百姓請求上林苑,我不允許,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君主,而相國卻是位賢相。我把您囚禁起來,不過是為了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
蕭何一直握著皇帝的兩臂不放,他沒有聽清楚皇帝向他說了些什麼,隻是仰首呆望,凝噎無語。這兩位年過60的帝國皇帝與相國,當年沛縣官府內外的一對摯友,在經過二十來年的風雨同舟之後,如今卻在宮殿上最終地不分彼此了。那無疑是一個十分動人的場麵。
在四個月之後,高帝離開了這個由他打下的江山。兩年之後,蕭何這個一直跟隨著高帝的名相,也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