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張良隱逸 繼續遵蕭規(3 / 3)

曹參把實行黃老清靜無為作為治國之本,在獄與市的問題上不能不持這種態度,目的是把經濟犯罪和刑事犯罪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去做那些激化矛盾的事。

曹參在微賤的時候,本來與蕭何的關係很友好。待到二人分別為將、為相,彼此間卻產生了一些嫌隙與隔閡。待到蕭何臨終前,他所推薦的相國接班人惟獨是曹參一人;而曹參繼任相國後,處理國家政務,同蕭何在任時無所變更,一切遵循蕭何所製定的製度和法令從事。

曹參的具體作法是,從各郡圍的官吏中選擇那些質樸而不善於言辭的長者,任命他們為丞相史,作自己的助手。對於那些善於文辭、苛求深究、追逐名聲的人,一律將他們調出相國府。然後,自己便日夜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及他門下的賓客們,見曹參不處理政務,到他這裏來的人都想為此而向他進言。曹參也深知這些人的來意,當客人到來後,他便十分熱情地不由分說,先請他們飲用美酒。飲酒高潮低落,曹參見來客想要趁機向自己進言,再熱情地勸他們飲酒,直到把客人們灌醉離去後方肯罷休,使得那前來想要勸說他的人總是得不到開口勸諫的機會。曹參對於想要勸諫他的人,便采取這種對待方法,並習以為常。

曹相國住宅的後園與官吏的宿舍為鄰。在曹參的影響下,宿舍裏的官吏們也日夜飲酒,大聲喧嘩呼叫。曹參的隨從官吏討厭這些人狂呼亂叫,但也無可奈何。隨從官吏請曹參到後園中遊玩,想讓他聽到官吏宿舍中酒醉後的呼叫聲,並製止他們。誰知曹參聽到後,卻反而令人取酒在後園痛飲起來,也大聲呼叫高歌,與官吏宿舍中的酒後呼喊聲相呼應。

曹參見人犯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而相國府中平安無事。

曹參的兒子曹頀在朝廷中任中大夫,經常有機會見到皇帝。漢惠帝也怪罪曹參不理朝政,因而對曹頀說:“你回家的時候,試探著私下從容而自然地問問你父親,就說‘高帝剛剛離開群臣去世,皇上又年輕,你身為相國,整日飲酒,也不向皇帝請示,用什麼表示憂慮天下呀?’但不要講這是我告訴你說的。”

曹頀在假日回到家中,閑暇時侍奉父親,將皇上的話變成自己的意思,向父親進行勸諫。曹參聞聽後大怒,當場抽打他二百下,並訓斥說:

“趕快給我回宮侍奉皇上去,天下的事不是你所應當說的。”

曹頀回宮後,漢惠帝知道了相國府中所發生的一切。待到朝會的時候,惠帝責怪曹參說:

“為什麼抽打曹頀,那是我讓他勸諫你的。”

曹參脫下帽子向皇上請罪說:“請陛下考慮一下,在聖明英武上與高帝比誰強?”

“我怎敢與先帝相比?”惠帝答。

“陛下看,我的才能與蕭何相比誰高明?”曹參又問。

“您似乎也比不上他。”惠帝答。

“陛下這就說對了。況且高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法令既已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們這一班人謹守職務,遵循原有的法製而沒有改變,不也是可能的嗎?”

漢惠帝終於知道曹參為什麼會每日沉迷與喝酒之中,不理會朝政,對他也就不再過分勉強。於是就說道:“好。您不要再講了。”

曹參一共擔任了三年相國,在他擔任相國期間一直沿用蕭何的製度。後人稱為任漢帝國相國,前後三年。死後,百姓為他編了一首歌謠,來歌頌他的功績。這首歌謠的原蕭規曹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