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把個人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個人再努力其結果浪費了大量金錢、時間與精力,繞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原點。
融入團隊不做職場的“單兵”,企業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利的資源與平台,我們也應該秉持一顆感恩的心,反過來配合企業,嚐試著去理解企業的營銷戰略、發展願景和企業文化。隻有每個員工都按照這個原則來工作,團隊的目標才比較容易達到。隻有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個人的成長目標才會逐漸實現。
感謝老板的知遇之恩
生活中,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原諒一個陌生人的過失,卻往往容易對自己的老板和上司耿耿於懷。我們可以為一個陌路人的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卻常常無視朝夕相處的老板的種種恩惠,甚至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如果我們在工作中不是動輒就拿老板來當抱怨的對象,而是能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那麼,工作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有人說,工作是老板給予員工的恩賜,沒有老板,員工也就沒有工作機會,因此,老板對員工有知遇之恩,員工應心存感激。也有人說,員工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於員工,老板也應當心懷感謝,為員工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老板和員工之間應當學會互相感恩。正如一位當了老板的員工在回憶時所說的:“過去我曾經為他人工作,現在則為自己工作。以前總是認為老板太苛刻,現在卻覺得員工太懶惰,太缺乏主動性。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看待問題的方式。”
小蘇想辭職了,因為有家公司開出比現在高了1/3的工資。一位同事對他說:“這兩年你為公司做的貢獻有目共睹,就這樣走了豈不可惜?”
小蘇不覺可惜,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既然有了好去處,不抓住機會那才可惜呢。小蘇來公司兩年了,勤勉地工作,有幾個大客戶都是小蘇爭取的。老板對他很滿意。所以,小蘇遞上辭職書時,老板覺得很意外,挽留不住之下,叫小蘇結清宿舍的房租再走。雖然錢不多,可小蘇是越想越不服氣,四處對人說老板“摳門”的話,結果惹火了老板,吵了起來,不歡而散。
小蘇服務的新公司原來是一家沒有實力的空殼公司,他過去沒有一個月就倒閉了。那段時間小蘇很落魄,重新找工作時,他真正嚐到了艱難的滋味,這時的小蘇不覺總是想起前任老板的辛苦和諸多好處來,並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
這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兩年前,小蘇又一次跳槽了。這次,小蘇老老實實按照公司的規矩辦妥移交手續,還專程上門拜訪了老板,感謝老板的知遇之恩,並謙虛地承認自己跳槽給公司造成的影響,請求老板的原諒。老板送他出門時,特意叮囑說:“以後有什麼需要盡管來找我。”
又如前一次跳槽一樣,小蘇服務的新公司很不理想,隻好跳出來自己開了家小公司。雖然他有管理經驗,也熟悉不少的客戶,可公司還是走到了幾乎倒閉的關口。小蘇說:“當公司出現嚴重的資金不足時,是我後來服務過的老板伸了援手幫我渡過了難關。”現在,小蘇的公司正步入正軌,生意日漸紅火。
麵對老板,我們要學會感恩,將感恩的話說出來,把感恩的事做出來。這樣做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改善雙方的關係,增強公司的凝聚力。當然,感恩不是溜須拍馬和阿諛奉承。與迎合他人表現出的虛情假意不同的是,感恩是真誠的,是自然的情感流露,不帶功利性,不求任何回報。你完全沒有必要懼怕他人的流言飛語,更無須刻意地疏遠老板。坦蕩的感激,是清白最好的證明。你的老板有足夠的智慧,注意到你的感激是發自肺腑的。並且,你的感激對他來說是一種認同和支持,同時也是一種激勵。
人在職場,不要耿耿於懷自己為公司付出了多少,刻意將自己的成績放大。要想到是一個又一個的老板給了自己機會,也給了自己基本生活的保障。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才對。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職員變成國際跨國企業的高管,IBM的某著名職業經理人曾這樣說,“我從每個經理身上都學到很多的東西,同時又把這套培養的方法像接力似的一茬一茬地傳下去,IBM就是這樣成長為藍色巨人的。如果沒有我的經理發現我,培養我,甚至包括個別的上司嫉妒我(這從另外一個方麵鞭策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我的提高和提升是不可能如此快的。”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員工與老板的關係,絕不是天生的一對冤家,而應是“千裏馬”與“伯樂”的關係。如果沒有老板的發掘,你可能連一份保持溫飽的工作都沒有。
我們需要用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對待老板。許多人總是對自己的上司不理解,認為他們不近人情、苛刻。但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地為老板著想,懷抱一顆感恩的心,或許能理解老板立場,重新贏得老板的欣賞和器重。退一步來說,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思考問題的習慣,最起碼我們能夠做到內心寬慰。感恩是會傳染的,老板也同樣會以具體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謝意,感謝你所提供的服務。
同時,要學會讚美和欣賞老板,向老板學習。如果你的老板是一個各方麵都很成功、很優秀的人士,請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人能夠拿錢讓你去學習,老板給你發著工資,提供著實戰的學習環境,免費給你提供標杆和榜樣,你為什麼不以發奮工作報答老板的知遇之恩,成就老板,同時成就自己呢?
公司就是自己的家,把企業的形象當做自己的臉麵
一隻老鼠溜進了一艘船的船艙裏,它每天偷吃船夫的糧食,咬壞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老鼠,想捉住它,扔進海裏。老鼠使出看家的本領,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裏去,還要把船夫的糧食也搬到洞裏藏起來。結果可想而知,隻能是船沉鼠亡。老鼠想害船夫,沒想到最後把自己也給害了。
我們所在的公司就像一條大船,我們本身就好比是船上的那隻老鼠,隻要我們身在公司這條船上,它就是我們的依托,我們不能輕視它、傷害它,要知道傷害公司也就是傷害我們自己。
其實,從進入公司的那一刻起,你就是公司的人了。這裏不是你逃避就業壓力的避風港,也不是你暫時憩息的地方,這裏是你的家,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把自己的命運和公司的命運牢牢綁在一起。
華明高中畢業後隨老鄉到南方打工。他們在碼頭的一個倉庫給人家縫補篷布。華明很能幹,做的活兒也精細,他看到丟棄的線頭碎布也會隨手拾起來,留著備用,好像這個公司是他自己開的一樣。
一天夜裏,暴風雨驟起,華明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手電筒就衝到大雨中。老鄉勸不住他,罵他是個傻蛋。
在露天倉庫裏,華明察看了一個又一個貨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這時候老板正好開車過來,隻見華明已經成了一個水人兒。
當老板看到貨物完好無損時,當場表示要給華明加薪。華明卻說:“不用了,我隻是看看我縫補的篷布結不結實。再說,我就住在倉庫旁,順便看看貨物隻不過是舉手之勞。”
老板見他如此誠實,如此有責任心,就讓他到自己的另一個公司當經理。
公司剛開張,需要招聘幾個文化程度高的大學畢業生當業務員。華明的老鄉跑來,說:“給我弄個好差幹幹。”華明深知老鄉的個性,就說:“你不行。”老鄉說:“看大門也不行嗎?”華明說:“不行,因為你不會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幹。”
“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幹”,這就是主人翁精神的高度體現。在這個社會裏,絕大多數人都必須從一個普通員工做起,在某個公司中奠定自己職業生涯的基礎。身在公司,你腦中就應該有一個信念——“這裏是我的家”,然後不找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誠和責任心,將身心徹底融入公司,盡職盡責,處處為公司著想。倘若如此,在任何時候,任何企業裏,你都能為自己贏得晉升機會與發展空間。
一名感恩的員工時時會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把維護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維護公司的形象放在個人利益之前,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司的榮譽。
麥迪是國際知名的某飲料公司的營銷部主管。大學畢業後,22歲的他來到公司,從一名普通員工幹到今天的部門主管,已經成為公司出色的要員了。麥迪非常喜歡他現在的工作,因為這份工作每天都充滿了新奇與挑戰,更因為公司有著非常好的環境,使他在這裏無拘無束,感覺就像在家裏一樣。時光荏苒,他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都獻給了公司。
這是一個星期六的上午,陽光明媚,麥迪終於有時間來陪妻子去逛超市。妻子是個超級購物狂,每次都得滿載而歸才能盡興,而麥迪隻是跟在後麵做“苦力”。超市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某公司生產的各式各樣的飲料,買家眾多,這使麥迪心裏湧出一種自豪感。突然,他發現一箱飲料的商標圖案上有一道非常刺眼的劃痕,使人看起來很不舒服,明顯是超市工作人員搬運過程中劃出來的。他將這箱飲料放到其他箱子後麵。但轉念一想,貨架前麵的飲料賣完後,它又會露出來,依然會被顧客看到。他幹脆把它放到購物車上,自掏腰包買回家去。
回家的路上,妻子問麥迪:“家裏已有足夠的飲料(每個月公司都會給員工發飲料),為什麼還要買呢?”他指著那道劃痕說:“這是我的臉,臉上有汙痕,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盡管這是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卻足以感動我們。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熱愛工作、熱愛企業的優秀員工,一個把企業形象與自身榮譽緊緊地融為一體的感恩員工。也許,對於麥迪來說,超市裏商品的形象與自己無關,但卻直接關係到了企業的利益。形象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形象好的企業,門庭若市;形象差的企業,門可羅雀。如果一個企業在顧客心目中臭名昭著,那它離破產已經不遠了。所以,在麥迪心中,形象是企業的臉麵,也是他的臉麵。企業的服務或者產品出現了瑕疵,也會讓自己感到臉上無光。
在波瀾起伏的商海中,若沒有企業這條船,船上的我們也無法生存。既然同是企業這條船上的員工,就應該共同為企業的生存考慮,為企業的共同利益考慮,而不是過多地考慮自身的利益,不要因為一己之私而使“船”沉沒。
“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把企業的形象當成自己的臉,”這句話並不是空洞的口號,更不是口頭上表示感恩和忠誠,而是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中。不管是一個普通員工,還是一名管理者,既然進入了一家公司,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成長壯大緊密結合起來,與公司同生死、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