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感恩精神鑄就忠誠,與企業共同成長(3 / 3)

這樣,在公司取得重大的發展時,你才會有巨大的榮譽感,否則就是竊取別人勞動成果的“老鼠”。優秀的公司是由優秀的員工組成的,公司會因有你這樣優秀的員工而自豪,而你也會因為擁有日益強大的公司而卓越!

頻繁跳槽,傷害自己更深

現代企業的生存所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其中一個主要的方麵就來自於員工的頻繁流動。這種高流動率,被一些管理理論家認為是感恩心下降的一個表現。缺乏感恩和忠誠之心,頻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損害的是企業,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講,對員工的傷害更深。

一位人力資源部經理說:“當我看到申請人員的簡曆上寫著一連串的工作經曆,而且是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的工作換得太頻繁了,頻繁地換工作並不能代表一個人工作經驗豐富,而是更說明了一個人的適應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適應一份工作,就不會輕易離開,因為換一份工作的成本也是很大的。”

有一位長相俊朗、才華出眾的“海歸”博士,按照常人的理解,他理應工作順利,事業飛黃騰達,可是,他的經曆卻不是如此。他最後還登上了多家企業的黑名單,成為這些企業永不錄用的對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博士畢業後,先去了一家研究所,憑借自己的才華,研發了一項重要技術。但他覺得自己付出的遠比得到的多,工作環境也不理想,沒多久便跳槽到一家私企,並以出讓那項技術為交換條件做了這家公司的副總。不到三年,他又感覺企業提供的待遇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於是又跳槽了。就這樣,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裏,他先後換了不下五家公司,以致許多大公司看到他的簡曆,發現他每次都隻在一個企業待很短的時間,都不敢錄用他。

事實已經非常明顯,他再也無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過直到最後他才發現,受損失最嚴重的正是他自己,因為他被貼上了“不忠誠”的標簽,被多個行業列入了黑名單,幾乎每一個了解他情況的老板都不敢錄用他。

頻繁跳槽並不能從實質上改變我們的境遇,隻有改變不良的現狀,才能得到別人的青睞。像這位“海歸”博士的跳槽,非常不可取。每跳一次槽,就等於放棄一段寶貴的學習經驗,它不但會讓你無形中損失巨大,還可能損毀自己的名譽,甚至毀掉你的職業前途!

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是盲目跳槽的員工,他們的工作目標往往不清晰,但期望值卻很高,然而隨之失望也越高。失望越大,對周圍的環境或人的不滿情緒就越強烈,從而惡化情緒,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最終形成惡性的循環。不如,讓我們看看下麵這個“終身成就獎”的故事,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獎項,叫“終生成就獎”。其中有一屆的“終生成就獎”頒給了一個“小人物”——清水龜之助。

他原來是一名橡膠廠工人,後來轉行做了郵差。在最初的日子裏,他沒有嚐到多少工作的樂趣和甜頭,於是在做滿了一年以後,便心生厭倦和退意。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車信袋裏隻剩下一封信還沒有送出去時,他便想道:我把這最後的一封信送完,就馬上去遞交辭呈。

然而這封信由於被雨水打濕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還是沒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於這將是他郵差生涯送出的最後一封信,所以清水發誓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東打聽西詢問,好不容易才在黃昏的時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來這是一封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年輕人已經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當他終於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激動地和父母親擁抱在了一起。

看到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體會到了郵差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因為即使是簡單的幾行字,也可能給收信人帶來莫大的安慰和喜悅。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份工作啊!我怎麼能夠辭職呢?”

從這以後,清水更多地體會了工作的意義,他不再覺得乏味與厭倦,他一幹就是25年,從30歲當郵差到55歲,清水創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紀錄。他在得到人們普遍的尊重的同時,也於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見和嘉獎。

當今社會,感恩和忠誠已經變得越來越稀缺了。許多公司花費了大量資源對員工進行培訓,然而他們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後,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辭而別。社會學家指出,現代人一生當中平均要換5到6次工作。不過,在一個人的職場生涯中,換工作畢竟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大事,最好不要動不動就以跳槽來改變自己的境遇。有位在兩年內換了四個公司的男士感慨地說:“原本想通過跳槽得到更好的職位和待遇,結果發現處處碰壁,現實總是不如理想的好。”

許多有傑出成就的人都離不開積累:知識需要積累,財富需要積累,人生的體驗也需要積累,而積累總是在一定的時期內才能完成。對許多就業者來說,在一個企業待上3~ 4個月,應該說對企業才剛剛有一個了解,崗位的技能也才剛剛上手,這時候跳槽,對個人來說,是一種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也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任。

許多年輕人渴望找到一個適合於施展才華、使自己有所發展的工作環境,這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但過於頻繁地跳槽,對企業的負麵影響是相當大的,同時也會影響到個人的道德可信度。幾乎沒有哪家公司的老板會任用對自己公司不感恩的人。頻繁跳槽的人,對感恩和忠誠是一種褻瀆,其結果往往是——傷人不淺,傷己更深。

拋棄打工心態,成就主人翁心態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每位員工進入公司後,都應發生態度上的轉變,要把公司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要把公司的利益當做自己的利益,做企業的主人,樹立主人翁意識。”

對於這樣的言論,很多員工都很不屑,因為他們在聽見“主人翁”三個字的時候,腦袋裏出現的是一些代表著權力的字眼。然而,真正的主人翁精神並不是這樣的。

蓋帝石油公司的總裁保羅·蓋帝有一次以高薪聘請一位叫喬治·米勒的人,為了考察米勒的真正本領,保羅·蓋帝在米勒到崗後一個星期到洛杉磯郊外油田去視察,結果發現那裏的麵貌沒有多大變化,不少浪費現象及管理不善的現象仍然存在,如員工和機器有閑置現象、工作進度慢。另外,他還了解到米勒下工地時間很少,整天呆在辦公室。因此,該油田費用高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企業的利潤上不去。針對這些狀況,蓋帝對米勒提出了改進的要求。 過了一個月,蓋帝又突然到那裏去檢查,結果他發現改進還是不大,因此有點生氣,很想對米勒訓斥一頓。但思考後冷靜下來,他相信米勒是有才幹的,但為什麼他到位後沒有多大建樹呢?不妨找他談談。

蓋帝在米勒辦公室坐下,雖然他沒有板起臉孔說話,但言語間透出嚴厲,他說:“我每次來這裏時間不長,但總發現這裏有許多地方可以減少浪費,提高產量和增加利潤,而您整天在這裏竟沒有發現出來。”

米勒雖然沒有不高興的表情,但亦不隱藏他的看法,說:“蓋帝先生,因為那是您的油田。油田上的一切都跟您有切身的關係,這才使您眼光銳利,看出一切問題。”

米勒的回答使蓋帝大為震動,他希望米勒能夠以老板的心態來為自己打工,於是他告訴米勒:“我打算把這片油田交給您,從今天起我不付給您工薪,而付給您油田利潤的百分比。這正如您所明白的,油田愈有效率,利潤當然愈高,那麼您的收入也愈多。您看這個做法怎麼樣?”

從那一天起,米勒把自己當成了這片油田的主人,對這裏的一切運作都精打細算,對員工嚴加管理。他把把閑置的機械工具發揮最大的效用,把整個油田的作業進行一環扣一環的安排和調整,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費。他自己也改進了工作方法,幾乎每天走到工地檢查和督促工作,改變了過去那種長期坐在辦公室看報表的管理辦法。他的才華不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而且他的收入也得到了驚人的提高。

公司是員工的生存平台,它為我們提供的工作環境、辦公設備、各種福利等,成就了我們的事業,成就了我們的價值和人生。所以,在公司中,員工不應做一個旁觀者,而是要有主人翁意識,樹立“公司興衰與己有關、公司發展我發展”的思想。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應當同老板一起全力以赴,主動幫助公司創造更多財富,這就是做主人的心態。

當然,這種心態也應是發自員工內心的,萌生於感恩之上的。隻有對公司感恩的人,才會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才能把公司當成是自己的家,才能讓自己進入高效的工作狀態中。

因公司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工程量急劇萎縮,不得已采取按年齡段,統一提前退休的辦法,52歲的師傅趙士舟也在其中。下崗後一家民營企業以月薪三千準備聘用他,但沒有想到在趙士舟準備答應對方之際,公司準備返聘他回原崗位工作,薪水隻有一千多。但是,趙士舟卻毅然放棄高薪,接受公司的返聘,回到原崗位上班,做好傳幫帶。對此,有些人說他傻,說他到手的錢也不會拿。趙士舟聽到這些,總是坦然地笑笑,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如果沒有公司,就不會有現在的我。我做夢都想著公司能盡快度過難關,再創輝煌。”

靳洪福是北京建工商砼中心機修班班長,每天掛著一張慈祥的笑臉,每天在攪拌機上都可以看見靳洪福忙碌的身影。檢查一下機器,察看一下是否有隱患。有人開玩笑地說:“都要退休了,還那麼賣力幹什麼?”靳洪福總是笑嗬嗬地回答:“上一天班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就不覺得工作累了。”

趙士舟“做夢都想著公司能盡快度過難關,再創輝煌”與靳洪福“上一天班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他們的言行均體現了一種主人翁精神的精髓——感恩、責任、奉獻!他們清楚,自己的成長曾與公司的命運緊密相連,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來源。“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考慮公司的利益,實際上就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作為公司或企業的一員,員工應該心懷感恩之心,主動工作、積極做事,努力維護、建設和發展好公司這個平台。作為一名渴望在事業上有所發展的年輕人,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以主人翁的心態來工作。“即便認為自己是打工的,也首先是給自己打工”。這樣,不僅能把自己的工作幹好,而且對自己的綜合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