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豬”和“小豬”都要懂得感恩
在博弈論經濟學中,“智豬博弈”是一個著名的納什均衡的例子。假設豬圈裏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兩隻豬在同一個食槽裏進食,並且這兩頭豬都是有智慧的“智豬”。豬圈兩頭距離很遠,一頭安裝了腳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踩一下,就會有相當於10個單位的飼料進槽,但是踩踏板和跑到食槽處所需要的勞動,需要消耗相當於2個單位的飼料。
兩頭豬都有兩個選擇:自己去踩踏板或是等待另一頭豬去踩踏板。
大豬先去踩踏板,它將比小豬後到食槽,除去大豬運動消耗,雙方純得益為[6,4],若大豬選擇等待,得益為0;小豬先踩踏板,它將比大豬後到食槽,吃到的飼料少,除去運動消耗,雙方純得益為[9,-1],若小豬選擇等待,得益為0;兩頭豬同時踩踏板,雙方純得益為[5,1];兩頭豬都等待,都吃不到飼料,雙方得益都為0。用矩陣表示會更明了一些。
表一 智豬博弈的收益矩陣
大豬/小豬 行動 等待
行動 5/1 4/4
等待 9/-1 0/0
這個博弈裏,小豬是具有選擇優勢的,無論大豬是選擇行動還是等待,小豬的最優選擇都是等待——行動隻會讓他白白消耗能量。而大豬則不同,對它來說,選擇行動優於等待。為了讓雙方達到雙贏,最佳選擇就是大豬行動,小豬等待。
職場上,有時也會看到“智豬博弈”的影子。例如在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中,有一些人就會成為不勞而獲的“小豬”,而另一些人則充當了費力不討好的“大豬”。
小李所在的公司規模不小,部門卻隻有三個人。這三個人正好分為三個等級:部門經理、經理助理和普通員工。小李正好是那個經理助理,處於中間級別。
部門經理的任務是發號施令,上頭派下來的任務,他一般直接指派給小李做。而小李接到任務後,又不放心給底下的小張做。小張的能力有限,很容易把事情搞砸,到時候自己又沒法向經理交代。於是,最終的結果是,小李隻得把自己當三個人用,加班加點完成工作任務。
由於小李在部門表現最積極,慢慢的其他部門的同事也認識到:辦事就找小李。甚至公司老板也直接給小李派任務。於是,小李桌上的文件越堆越高,一上班,他就忙得連軸轉,像個不斷打轉的陀螺。部門經理和小張則每天無所事事,樂得逍遙自在。
到了年底,由於部門成績出色,公司特別獎勵了4萬元,經理獨得2萬元,小李和小張各分得1萬元。小李想到自己辛苦了一整年,到頭來卻和小張拿得一樣多,心裏覺得很憋氣。但是,如果小李不拚命幹活,那他連這1萬元都得不到,因為指望經理和小張是得不到獎金的。思前想後,小李還得繼續當那頭辛勤的“大豬”。
“大豬”拚命幹活,“小豬”跟著拿獎金,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公司都有發生。“大豬”明知道“小豬”過的是不勞而獲的生活,也知道“小豬”是不會去主動完成任務的。為了不至於最後落得大家都沒“食物”吃,“大豬”總是會跳出來去踩那個踏板。
其實在企業中,我們會經常發現自己也在扮演“大豬”或“小豬”的角色。 作為“小豬”,我們要學會感恩,要感激“大豬”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若不是“大豬”們的功勞,“小豬”們怎麼會有所享受?既然自己是接受了他人的福利,為什麼不在內心和行動中表現出自己真誠的感激?“小豬”們的獲得更依賴於“大豬”們,也就決定了他們應該且必須學會感恩他人的付出。
在職場中,充當“大豬”並不一定意味著“傻”,“大豬”們也要學會感恩,若不是“小豬”們的存在,自己怎麼會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或許“大豬”們會抱怨不公平或者太疲憊,但要想到,工作經驗和能力都是自己的。而這些都是在不斷地工作和鍛煉中得來的。“小豬”們的懶惰,正為你提供了機會,你大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挖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可見“小豬”們的偷懶,讓他們喪失了很多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機會。
隻不過,坐享其成的“小豬”們,還要清楚,僅僅向“大豬”們表達感恩是不夠的, “小豬”也要讓自己轉換成“大豬”,分擔他人的任務,這樣雙方才可能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和諧。即,在職場上既要做“大豬”,也要做“小豬”,做好兩角色交替的職場“雙麵伊人”,會獲得更輕鬆自如的工作和更幸福的生活。
由此可知,無論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大豬”還是“小豬”,都要學會向同事們感恩。如果沒有對方,我們會失去更多——薪金、經驗、機遇,等等。在這裏,感恩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是個人生命和諧與幸福的根基,更在於它能夠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輕鬆和溫馨。而隻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才能正確認識自身的不足,互相幫助;才能看到他人的優勢,互相激勵。所以,心懷感恩,不要再計較工作中的“得”與“失”,不要再拘泥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們選擇共同合作和追求進步,並走向生命和事業的輝煌!
對折磨你的人,說聲謝謝
“感激給你壓力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誌,感謝鞭撻你的人,因為他清除了你的業障,感謝命令你的人,因為他鍛煉了你的能力,感謝刺激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奮發而起。感謝妒忌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包容,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自保。感謝所有折磨你的人,無論他曾對你做過什麼,他都促成了你今日的成長。”——一位作家曾在書中這樣寫道。
每個人都會遭遇生活中的苦惱,每個人都要經受各式各樣的折磨。麵對這些,應時時心存感激。是這些折磨,讓我們感到生活、社會、工作的美好;是這些折磨,讓世界顯得更加的鮮活、動人。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曉得的唯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麵迅速踏過。”人生是不平坦的,但同時也說明生命正需要磨煉,“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出的光就越燦爛”。正是這種敲打才使它發出光來,因此,燧石需要感謝那些敲打。人也一樣,感謝折磨你的人,你就是在感恩命運。
美國獨立企業聯盟主席傑克·弗雷斯從13歲起就開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弗雷斯想學修車,但他父親讓他在前台接待顧客。當有汽車開進來時,弗雷斯必須在車子停穩前就站到司機門前,然後去檢查油量、蓄電池、傳動帶、膠皮管和水箱。
弗雷斯注意到,如果他幹得好,顧客大多還會再來。於是弗雷斯總是多幹一些,幫助顧客擦去車身、擋風玻璃和車燈上的汙漬。有一段時間,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開著她的車來清洗和打蠟。這個車的車內踏板凹陷得很深,很難打掃,而且這位老太太極難打交道。每次當弗雷斯給她把車清洗好後,她都要再仔細檢查一遍,讓弗雷斯重新打掃,直到清除掉每一縷棉絨和灰塵,她才滿意。
終於有一次,弗雷斯忍無可忍,不願意再侍候她了。他的父親告誡他說:“孩子,記住,這就是你的工作!不管顧客說什麼或做什麼,你都要記住做好你的工作,並以應有的禮貌去對待顧客。”
父親的話讓弗雷斯深受震動,許多年以後他仍不能忘記。弗雷斯說:“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學到了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應該如何對待顧客,這些東西在我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實,弗雷德的成功與他懂得感謝那些折磨自己的人有著莫大的關係。學會感謝折磨你的人,無論他是你的客戶、同事,還是老板,無論他是什麼樣的身份,都要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這樣,你注定會與成功結緣。
楊元慶30歲的時候已經是聯想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了。他在聯想最困難的時候臨危受命,從整個聯想挑選了18名業務骨幹,組成銷售隊伍,以“低成本戰略”使聯想電腦躋身中國市場三強,實現了連續數年的100%增長。與此同時,眼裏揉不得沙子的楊元慶在天大的壓力下也不肯妥協,讓聯想的老一代創業者不太舒服。他被一心提拔他的老板柳傳誌當著大家的麵狠狠地罵了一頓。柳傳誌在罵哭楊元慶後的第二天給他寫了一封信:隻有把自己鍛煉成火雞那麼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它大。當你真像鴕鳥那麼大時,小雞才會心服。
柳傳誌因為看重楊元慶的潛能才對之不斷施壓,希望他能夠在壓力下快速成長。而楊元慶也明白了柳傳誌的苦心,化壓力為動力,把危機感當成個人成長的信號。
陸迪曾是某大公司的分公司總經理,到某公司應聘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談好是從銷售經理做起,老板給一個考察期。到分公司開始實習時,他沒想到,實習要帶車送貨,做銷售代表的工作。剛開始接受不了,但還是堅持了三個月,因為他覺得,他對這個公司不熟悉,對這個行業不熟悉,需要做基層銷售代表的工作,這樣可以很快地了解公司,熟悉業務。另外,他拿著銷售經理的工資,自己也覺得比較滿意。他知道這是領導對他的考驗,隻不過這種考驗比較“殘酷”而已,於是堅持了下來。三個月之後,他開始負責片區的銷售,手下有兩個銷售代表,於是他帶領這個小團隊努力工作,完成了公司下達的任務。半年以後,分公司的銷售經理調走了,他被任命為銷售經理。一年以後,分公司總經理另有任命,他被提升為分公司總經理。在談到往事時,他說:“我當時是忍辱負重地工作,心中有很多怨言,但知道老板是因為看重我才考驗我,所以堅持了下來,最終贏得了老板的信任。”
提高工作要求,施加工作壓力——這些看起來的痛苦折磨,卻是在促使你更快地成長。從員工個人角度來看,柳傳誌和陸迪老板的做法有些“欺負人”。可實際上,隻有老板看中你,才會不斷向你施壓,以便讓你更快地掌握各項能力,能夠盡快擔當重任。
在許多時候,這些折磨你的人會比鼓勵你的人對你更有益。他們能更直接地指出你的缺點,更深刻地挖出你的不足,更強烈地刺激你自尊的神經。他們可能不留情麵,他們可能訓斥你,他們可能鞭策你,無論他們是怎樣的人,都隻會讓你在壓力和危機感下,日益強大,讓你在痛苦和磨練下,奮發圖強。
人不能總停留在原地,不應該總糾結於別人給你的傷害和折磨。原諒應該原諒的,感恩應該感恩的。尤其是,在靜下心來的時候,仔細地想一想,是不是該對那些曾經折磨你的人,真誠地說聲謝謝?
感恩,從尊重開始
工作中,一個人要想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就應該先付出相應的信任與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保持彼此的尊重,才會讓人們更真誠的交往,更順暢的溝通。生活中,也許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有時甚至因被人歧視而消沉,因不被人賞識而苦惱。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冷漠的鄙視和嘲笑。
著名企業家邁克爾出身貧寒,他的家庭窮困潦倒。在從商以前,他曾是一家酒店的服務生,幹的就是替客人搬行李、擦車的活兒。
有一天,一輛豪華的勞斯萊斯轎車停在酒店門口,車主人吩咐一聲:“把車洗洗。”邁克爾那時剛剛中學畢業,還沒有見過世麵,從未見過這麼漂亮的車子,不免有幾分驚喜。他邊擦洗邊欣賞這輛車,擦完後,忍不住拉開車門,想上去享受一番。這時,正巧領班走了出來。“你在幹什麼?窮光蛋!”領班訓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嗎?你這種人一輩子也不配坐勞斯萊斯!”
受辱的邁克爾從此發誓:“這一輩子我不但要坐上勞斯萊斯,還要擁有自己的勞斯萊斯!”他的決心是如此強烈,以至於這成了他人生的奮鬥目標。許多年以後,當他事業有成時,果然買了一部勞斯萊斯轎車!
一個人即使沒有良好的出身、優越的地位,隻要他能夠勤奮地工作,認真、負責地處理日常工作中的事務,就應當贏得別人的敬重和支持。每個生命都不卑微,每段貧微的故事都不丟人。不要高高在上地對待你的同事、顧客甚至是老板。不要喪失你在職場中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不要破壞你自己寶貴的人格。
心存感恩,不要僅憑外表就輕賤他人的內心,不要僅憑言談就小看他人的能力。任何一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他身體殘缺、言談不清、貧窮無勢。這都不能構成不尊重他人的理由。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為你最合拍的搭檔,最有默契的朋友,最有能力的合夥人。感恩的人知道,每個存在於自己身邊的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資源和財富,他們會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們,會用尊重的語氣去麵對他們。
因此,在與同事交往中,我們應自尊而不高傲,尊重別人而不諂媚;受惠於人不形成依賴;批評別人以精誠相待、忠言誘導;受人批評應虛心誠懇,即使對方有所偏頗,也不耿耿於懷,隻要對方是出於真誠目的就不要再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