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說:“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裏,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一張隻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掉,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可見,無論生意做多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應該這是每個生意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丟掉的財富還可以賺回來
智者不為自己沒有的悲傷而活,卻為自己擁有的歡喜而活。丟掉的財富,以後還可以再賺回來!
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美國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憂心忡忡地回到家裏。
“你怎麼了?親愛的!”妻子笑容可掬地問道。
“完了!完了!我被法院宣告破產了,家裏所有的財產明天就要被法院查封了。”他說完便傷心地低頭飲泣。
妻子這時柔聲問道:“你的身體也被查封了嗎?”
“沒有!”他不解地抬起頭來。
“那麼,我這個做妻子的也被查封了嗎?”
“沒有!”他拭去了眼角的淚,無助地望了妻子一眼。
“那孩子們呢?”
“他們還小,跟這件事根本無關呀!”
“既然如此,那麼怎能說家裏所有的財產都要被查封呢?你還有一個支持你的妻子以及一群有希望的孩子;而且你有豐富的經驗,還擁有上天賜予的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頭腦。至於丟掉的財富,就當是過去白忙一場算了!以後還可以再賺回來的,不是嗎?”
三年後,這位猶太商人的公司再度成為《財富》雜誌評選的五大企業之一。這一切成就僅靠他妻子的幾句話而已。
這位商人後來回憶時說:
“智者不為自己沒有的悲傷而活,卻為自己擁有的歡喜而活。”
“丟掉的財富,以後還可以再賺回來!”
大富是借出來的
著名的希爾頓從被迫離開家庭到成為身價5.7億美元的富翁,隻用了17年的時間。他發財的秘訣就是借用資源經營。他借到資源後不斷地讓資源變成了新的資源,最後成為了全部資源的主人——一名億萬富翁。
希爾頓年輕的時候特別想發財,可是一直沒有機會。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現整個繁華的優林斯商業區居然隻有一個飯店。他就想:我如果在這裏建設一座高檔次的旅店,生意準會興隆。於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於達拉斯商業區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旅店用地。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後,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給他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要希爾頓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築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他”的旅館進行測算。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的一個旅館,他問按他設想的那個旅店需要多少錢,建築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
希爾頓隻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這些錢買下了一個旅館,並不斷地使之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後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湊了10萬美元,開始建設這個旅館。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旅館還相差很遠。許多人覺得希爾頓這個想法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