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賺錢就是硬道理(2)(2 / 2)

藤田便抓住一般人的心理,輸入服飾品時,以國內上流階層最有錢的人為對象,輸入一流的昂貴服飾品,讓一流階層的人選購,不久,次一層收入的人為了向第一流的人“看齊”,也爭相搶購,如此一來,顧客便增至原先預想數目的兩倍,如此類推,陸續增至4倍、8倍、16倍……終至擴大到社會大眾。

因此他所販賣的商品,都是以高收入階層的人為對象,極為暢銷,絕對不會有貨物無法脫手的顧慮。他做了20年的生意,從來沒有采取過削價大拍賣的方法來推銷商品,仍然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薄利多銷為很多經商者所采用,但這種做法一再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久而久之就無利可圖。結果隻是飲鴆止渴,得不償失。它還容易導致惡性競爭的價格戰,最終同歸於盡。

對於厚禮適銷,有人形象地將其比做“擠油”,即從最肥的地方下手,從市場“肥客”身上獲得好處。這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盯緊這批“肥客”,不僅可以有固定的市場,不至於在商業大戰中迷失,而且利潤頗豐,一本萬利。

用贈送的資料教育顧客

很多人特別相信高價貨物,認為價錢越高,貨物自然越好。要是商品價錢很低,即使商品外觀再美,推銷者把他吹得再響,問津者也寥寥無幾。

這是世界各國大多數顧客的心理,猶太商人也抓住了這種心理。

一位日本遊客到歐洲某旅遊勝地觀光,想坐纜車上山,便來到纜車售票處。看到纜車比其他旅遊區豪華、舒適,但價錢幾乎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於是這位遊客跑到售票處去建議:

“為什麼不把價錢定低一點呢?這樣保證能招攬到更多的顧客。”

售票員笑盈盈地說:

“我們實行的是‘高價服務’原則,我們這兒的纜車有其他地方纜車所無法比擬的好處,服務價值越高,需要得到的報酬當然也越高。因此,我們怎麼能和服務質量比我們差的纜車經營點去相提並論。雖然現在我們的顧客似乎比其他地方少,但以近兩倍價格來劃除這個差額,我們還是賺了。而且顧客坐過我們的纜車後,反應都很好,也不怨我們票價貴了。先生,你不妨試試。”

這位遊客一盤算,果然如售票員所說,他們現在顧客為14人,而其他地方顧客比他這兒多,有20人,而前者的票價是將近後者的兩倍,這樣一換算,前者所賺的錢還是比後者的多。

猶太人對商品有把握,所以才不減價。他們認為隻有對自己的商品沒有信心才減價,這是一種搬石頭壓自己的腳背的愚笨做法。在這一點上,猶太人對“薄利多銷”的做法嗤之以鼻:“為什麼要為了獲取‘薄利’而多銷?難道商人追求的不是高額的利潤?這種做法簡直是自欺欺人!”

猶太人從不盲目信任商品。他們知道,光自己對商品有把握還遠遠不夠,他們要千方百計地為自己的商品提高透明度、知名度。

在這一方麵,猶太人的技巧很多,他們會利用社會的各種渠道來向世人說明高價推銷的道理和自己商品的好處。他們或運用統計資料、宣傳小冊子,或配合用戶贈送資料卡片,其名目之多,真讓人招架不住。有個商人曾深有感觸地說:“在我的辦公桌上,最多的大概就是猶太人贈送的資料了。幾乎每個消費者手中都擁有一份猶太人免費贈送的資料,猶太人的商品似乎無孔不入。”

猶太人用這些資料來為他們加的產品進行強輿論宣傳。他們說,用贈送的資料來教育消費者。

聰明人賣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一個商人,如果隻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生意,那麼他一般無法成功。

人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強烈的占有欲望。這是人的本性,很難控製。即使控製得住,也是要付出感情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