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口腔頜麵部檢查(2 / 2)

(五)捫診

也稱觸診,指醫師用手指或借助器械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觸捫,以了解病變部位、形狀、範圍、硬度、活動度等。

1.腫物和腫脹 醫師以手指觸診口腔頜麵部腫物和腫脹的範圍、硬度、有無觸痛、波動感和動度等。

2.淋巴結 應重點檢查下頜下、頦下和頸部的淋巴結。囑患者頭部稍低,略偏向檢查側,使皮膚肌肉鬆弛便於檢查。檢查時應注意淋巴結大小、數目、硬度、壓痛、粘連等情況。

3.顳下頜關節 檢查者站在患者前方,以雙手示指和中指的腹麵貼於耳屏前,囑患者做開閉口、側方及前伸運動,以手的感覺了解髁狀突的運動情況,有無雜音、關節及周圍組織有無壓痛等。

4.涎腺 檢查時應注意腺體的大小、有無腫塊、壓痛,按壓腺體觀察導管口分泌情況及分泌、性質。下頜下腺檢查常用雙合診法。

5.牙周組織 用鑷子夾棉球按壓牙齦,觀察牙周袋有無膿液溢出;用示指捫唇、頰側牙頸部,令患者做咬合運動,通過手指感覺震動大小,可了解有無咬合創傷。

6.根尖周組織 用手指捫根尖部牙齦有無壓痛和波動,有壓痛則提示根尖周組織有炎症存在;根尖周區膿腫形成時,捫診可有波動感。

(六)咬合檢査

用空咬、咬實物或咬合紙等方法,令患者做咬合運動,檢查牙齒有無早接觸和咬合創傷。

(七)牙齒鬆動度檢查

以鑷子夾持牙麵或置於耠麵中央,觀察牙齒動度,動度在1mm以下為Ⅰ度鬆動,1~2mm 為Ⅱ度鬆動,>2mm為Ⅲ度鬆動。也有學者主張下述標準:頰舌向鬆動為Ⅰ度,頰舌向鬆動+近遠中向鬆動為Ⅱ度,頰舌向鬆動+近遠中向鬆動+垂直向鬆動為Ⅲ度。

二、特殊檢查

(一)牙髓活力測驗

牙髓活力測驗就是利用溫度或電流刺激牙髓,依牙髓的不同反應,判斷牙髓活力,診斷牙體疾病。

(二)x線檢査

X線檢查是一項重要的輔助檢查手段,在口腔醫學各科均有廣泛應用,包括牙片、咬合片、口腔曲麵斷層片、頜骨片、造影、CT等。

(三)局部麻醉檢查

牙髓急性炎症時,患牙難以定位,有時出現難以區分是上頜牙痛或是下頜牙痛的情況,可用局部麻醉法幫助確定患牙的位置。

(四)穿刺檢查

傾麵部腫脹診斷有困難者可做穿刺檢查。操作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術區常規消毒處理,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內容物,以鑒別膿液、囊腫液或血液。

(五)實驗室檢查

1.活體組織檢查

(1)適應證:①口腔腫物性質的判斷;②無法確診的口腔黏膜疾病;③術後的標本檢查用以明確診斷。

(2)取材方法:同外科小手術,切取的組織必須避開已壞死組織,否則無法作出診斷。

2.脫落細胞學檢查從病損表麵刮下少許組織,做塗片固定染色後,通過觀察表麵脫落細胞的形態,來協助診斷。

3.口腔微生物塗片和培養有些口腔病變,如口腔黏膜和牙齦出現糜爛、潰瘍、假膜、壞死時,可做細菌塗片或培養檢查,可明確診斷。同時還可做藥物敏感試驗,以便選用有效藥物提高療效。

(六)口腔內鏡檢查

口腔內鏡又稱口腔內攝像係統,是用於口腔科的視頻攝像係統。其通過逼真的影像顯示口腔內牙體、牙周和口腔黏膜的病變和治療。多數可與X線數字圖像係統配套使用,使圖像在勞光屏上顯示。

(杜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