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以待人,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寬厚、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韌性。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就是說,相容能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大事的力量,創造更多成大事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成大事的阻力。
一個人若能寬以待人,在生活中養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習慣,這樣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歡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願意做,別人也一定不願接受、不願意做。記住這些教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們難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來的難堪局麵,推己及人,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言行舉止能否為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還可用角色互換的方法,假設自己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想對一個行為或言論的反映、感覺如何,理解他人,體諒他人。這樣,便會自覺地寬以待人了。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古人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古代有修養的人,待人很寬厚,而要求自己則十分嚴格和全麵。隻有嚴於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禮待人,遵守信約,多為他人著想,遇到危險時勇敢無畏,挺身而出,發生摩擦衝突時主動退讓。“禮讓三分”,寬容讓人。
點評:
寬容待人,是成大事者的風度,這種風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內在的修養,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水到渠成的表露。我們隻有真正放開胸襟,做到寬容待人,才能成為取得成功之冠上那顆寶石的人。
7.天道酬勤
魯迅說得更清楚:“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絕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進方可有生命力,學習更是如此,不前進就是後退。學校不是享樂的天堂。在這裏,人才雲集,快節奏的生活,高度的競爭又時刻令人體會到一種莫大的壓力,潛移默化地催人上進。這其中不乏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故事:
有一位知名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19樓蝸居的時候,我曾一度同一位年歲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師住對門,他就是被稱作“中國文科的陳景潤”的裘錫圭教授。別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記得他那十點五平米的房間,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內四周從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書。他是古典文獻專業的,我沒有聽過他的課,平時也很少說話,隻是見麵點頭而已。
有回我上廁所,發現他蹲在那裏,還在一頁頁地背字典、看辭書。人家告訴我,這不是第一次。
在圖書館閱覽室裏,他總是用最快節奏的步子走到書架旁,抽出一本書,又一溜小跑式地趕回座位,那動作,倘錄下來,活像電視動畫片裏匆匆趕路的人物。
當我們的孩子已追逐戲鬧在樓道裏的時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鑽在書堆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幾千年前的另一個世界裏。在這間神秘的小屋裏,他寫出了郭沫若讚為“至確”的考據文章,辨識了大量的戰國出土竹簡;在這間神奇的小屋裏,他爭分奪秒,努力拚搏,登上了中國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巔峰。
他也有娛樂的時候,那是在水房。他洗著洗著衣服,會突然發出幾句京劇唱詞的狂吼:“穿林海——,過雪原——,……”聲音震顫了窗玻璃,在他身邊沒有準備的人會嚇一跳。一個蘊含著巨大能量的軀體,這會兒才找到感情的噴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著臉盆,又大步流星地鑽回了那間小屋。
像上麵這位學者的人比比皆是,他們都深深地知道隻有勤奮才是澆鑄成大事之碩果的最佳肥料。所以,他們從不浪費時間,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事業而奮鬥著。
點評:
沒有一個人的才華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成大事者的背後,都有著一連串兒的讓人精神為之振奮的事。在成大事的道路上,除了勤奮,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
8.惜時如金
我們生活是以時間的單位為單位的,如果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為就必須惜時如金,用最少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事,這是我們成大事必須遵循的原則。
節約時間是基本的運籌原則。從時間中節約時間,用盡可能少的時間,辦盡可能多的事情,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極大地提高效率。恩格斯指出,利用時間是一個極高級的規律。古今中外許多成大事者都想方設法把一般人不屑利用或難以利用的時間利用起來,下麵是成大事者總結出來的一些從時間中去找時間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1)拒絕拖拉
辦事要拒絕拖拉、疲遝,以免誤事。英國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一書中有一段生動的描述:“一位閑來無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個鍾頭,尋眼鏡又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做文章一個鍾頭零一刻,然後,送往鄰街的郵筒,究竟要不要帶雨傘出門,這一考慮又去掉了20分鍾。照這樣,一個忙人在3分鍾裏可以辦完的事,在另一個人卻要一整天的猶豫、焦慮和操勞,最後還不免累得七死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