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事實:“沉默”的力量是何其地大,麵對“沉默”,所有的語言力量都消失了!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這不是新鮮事,本就弱肉強食,和平相處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麵對不懷善意的力量的心理準備;你可以不去攻擊對方,但保護自己的“防護網”一定要有,而裝聾作啞有時是最厲害的武器。
又聾又啞的人聽不懂別人的話,自然也不會加入爭鬥,別人自然也不會和他們爭鬥,因為這隻是徒勞。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聾又不啞,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回嘴,其實一回嘴就中了對方的計,不回嘴,他自然就覺得無趣了;他如果還一再挑釁,隻會凸顯他的好鬥與無理取鬧罷了,因此麵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後就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付聽不懂的樣子,並且發出“啊?”的聲音,那麼更能讓對方“敗走”。
不過,要“作啞”不難,要“裝聾”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養對他人言語“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則心中一起波瀾,要不起來回他一二句是很難的。
點評:
學習裝聾作啞,可以不戰而勝,更重要的是裝“聾”作“啞”可以避免你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安心成就大事。實在是為人處世的絕妙方法。
4.打動人心的話可化腐朽為神奇
如果你能把握時機,找準說話的突破口,把話說到人心坎,哪怕身處不利地位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當你在做一件事時,眼看著希望很小,你會怎麼辦?放棄嗎?一個能成大事的人不會輕易放棄,而是會揣摸對方心理,用語言打動人心,爭取化腐朽為神奇。
有一位艾先生,他是某貿易公司負責人了。其座右銘便是:“盡人事,樂天命”。
他原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因該社經營不善倒閉,他便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後來,他又被某廣告公司網羅,從事編輯工作;不多久,又轉到一家規模頗大的貿易公司,成為總務部門的正式職員。爾後,因為頗具才幹,很得主管賞識,便轉調業務部經理一職,此後,便成了一位優秀的貿易從業人員。
但是,艾先生對他先前的采訪、撰稿工作一直不能忘情。有一段時間多才多藝的他,一連好幾天守候在一個攝影棚裏,目的隻為和某藝人接近,好收集一些有關明星專輯的稿件資料。
偏偏很不巧的是,就在艾先生準備出版某專輯的同時,該藝人所屬的某電影公司也想出版一本紀念特刊,裏頭將安插一篇有關他的專訪報道。於是,某藝人開始對艾先生采取拒絕的態度。
接連下了好幾天雨。該藝人的態度仍然堅決,艾先生忽然靈機一動,心想“或許隻有這個辦法,可以打動對方的心思了。”因此,他決定冒著大雨,到該藝人的攝影棚前,坐在他經過的道路上等著。
終於,這位藝人被他的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誠意感動了,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答應接受他的訪問,並提供專輯的資料。
於是,艾先生認為該藝人之所以能夠回心轉意,主要是自己具有這樣的信念:隻要心誠,石頭也會開花的。打這以後,他就抱著這種信念處理任何事情,結果都能創下良好的成績。
“化不可能之事為可能”,這是你身處劣勢時應持有的信心。
另外,一個想成大事的人還要懂得在事情的交涉中麵臨絕境時及時補救,亡羊補牢猶未晚,最怕亡羊還不補牢,那隻能丟掉更多的羊。
在交涉時選擇適當時機非常重要。如果無法找出適當時機,或者找到時機卻不知利用,那麼,交涉仍舊是要失敗的。也就是說,你非但要能把握時機,還要積極將其化作行動,如此才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希望。
某電影公司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是在某次出外景時發生的,當天的拍攝地點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海邊漁村。外景隊提早兩天到達拍攝電影的現場,公司宣傳組組長和兩個新聞單位的攝影記者一起前來此處,拍攝有關這部電影的一些精彩鏡頭。
首先必須明白的是,每一家電影公司都希望通過記者所拍攝的照片能夠將新影片信息刊載於報紙,或出現在其他傳播媒體上,以達到該片的宣傳效果。如果得罪了這些記者,那對電影的商業利益將形成致命的打擊。但是,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就在當天晚上,大夥兒還未進餐之前,外景隊隊長對大家公布了一項決定:“今晚,協助此次外景拍攝的人要招待我們的女主角吃飯。為了讓她能早點回來,以免耽誤了拍攝的進度,我決定拜托一位攝影宣傳記者和我一起陪同前往。至於其他的人就在此地用餐吧!”
於是,外景隊長就和記者、女明星三人結伴赴宴了。然而時間已過四個鍾頭,一直不見他們回來。留在宿舍裏的其他記者們,就開始發牢騷了:“讓我們跋山涉水,走了這麼遠的路來到這兒。這倒好!就知道和女明星出去快活,把我們冷落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