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潛規則七:巧施“心計”,“貪”機遇成大事(3)(1 / 3)

有一回,他看見一個人打開一包紙煙時,從中抽出一張紙條,隨即把它扔了。包克拾起這張紙條,見那上麵印著一個著名女演員的照片,下麵有一行字,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

包克把照片翻過來,發現它的背麵竟然是空白的。

包克立即感到這是個機會。

他推斷:如果把印有照片的紙片充分利用起來,在它的背麵印上照片上人物的小傳,價值就可大大提高。

於是,他走到印刷這種紙煙附件的平板畫公司,向經理說明了他的想法。

這位經理立即說道:“如果你給我寫100位美國名人小傳,每篇100字,我將每篇付給你10美元。請你給我送來一些名人的名單,並分為總統、將帥、演員、作家等等。”

這就是包克最早的寫作任務。

他的小傳的需要量與日俱增,以致他得請人幫忙。

於是他聘請了他的弟弟,付給每篇5美元的稿費。

不久,包克又請了五名新聞記者幫忙。

就這樣,包克成了著名的編輯!

偶然的機會,有時就是這樣,促使一個人願望成為現實。

當然,偶然來臨的機會與成大事畢竟還是有一段距離。

偶然的機會隻是為你提供一個有意義的線索,一種或許可以成為金領的可能。

法國一位總統曾說過:“人是有命運的,命運就是一種機會以及捕獲機會的能力。”

機會是外在因素,捕獲機會的能力就是內在因素。

朋友,你要培養自己的能力,抖擻精神,每天,甚至每時都張開你欲求成就大事的貪婪的網,等待偶然機會的到來。

也許,就在這時候,你的網中已經有了一尾成功的大魚了!

我們這裏所指的偶然性,是指一種不被你所預測的事,是你所不期望的,是在你所處時代和知識水平上發生的尚不能解釋的現象。

這裏所指的偶然性,其實也是一種機會。

在科學發展的曆史上,由偶然性而導致的科學發明是不計其數的,它甚至成了從事發明創造的一種思維方法。

人們早已發現,大幹世界盡管紛繁複雜,千變萬化,但又多麼對稱、和諧、係統,富於規律性。

大至整個宇宙,小至原子,以及複雜奧妙的生物界,無不是有規律地運動、變化著。

而這些發現,雄辯地證明了一個真理:

世界可以認識,規律能夠把握,即使機會和靈感、直覺現象也不例外。隻要我們願意去認識它,追蹤它,就遲早會迫使它就範,讓它在人們麵前如實地吐露真情。

機會看來很巧,甚至有點神奇,這不過是它千姿百態的偽裝和偶然性所施放的煙霧,然而它並不是虛幻莫測,不可思議的,一旦揭開它的神秘外衣,就不難發現,任何神秘現象的背後都隱藏著幕後指揮者,也就是說,無論何種機會出現,總是有原因、有條件的。

首先應該肯定,機會是長期奮鬥的結果,並不是憑空無緣無故產生的,也不是像有的人說的“碰運氣”得來的。

機會的表現形式是偶然的、意外的,並帶有某種偶然的性質,它是我們應該承認的客觀事實。

但是,如果我們隻看到它的偶然性,那還隻是表麵的、片麵的認識,因為任何偶然性的背後無不隱藏著必然性、規律性的東西。

必然性一定要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因而機會也就是表現必然性的一種形式。

波爾多混合液的發明就是這樣。

1878年,在法國梅杜克地區,由於流行葡萄霜黴病,嚴重地影響了該地區的葡萄生產。

然而,在西南部波爾多城的一片靠近馬路旁的葡萄卻沒有得病,而且長勢喜人。這個偶然例外,對於葡萄園的主人和專門研究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機會。

波爾多大學教授米勒德特專訪了這裏的葡萄園主人,得知原來是為了嚇唬小偷,在葡萄藤架上噴灑了用石灰和硫酸銅按不同比例配製成的農藥,經過試驗,發現它不但能防治葡萄霜黴病,還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梨黑星病等多種植物病害。

事情就是這樣巧妙,葡萄園主人為防小偷使用的藥,意外地起到防治葡萄霜黴病的作用,這確是偶然的發現。

可是不要忘了,隻要把石灰和硫酸銅混合,就必然具有殺菌作用。

不過,這種必然性的作用是通過偶然性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已。

X射線的發現也是一個例證,這裏不再詳談。

由於經常出現那些意外獲得機會的現象,人們總結了這種機會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隨時警覺它的出現,一旦來臨,就要抓住它所傳遞的重要信息和有價值的線索,追根究底。

二是要把相距很遠的事物聯係在一起思索。

美國發明家威斯汀豪為了創造一種能夠同時作用於整列火車的刹車裝置,搜索枯腸都未能想出。

後來他在一本雜誌上意外地知悉,挖掘隧道時驅動風鑽所需的壓縮空氣能用橡膠軟管從800米以外的空氣壓縮機送來;他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氣動刹車裝置。

三是加緊在別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司空見慣的事,一般人有疏忽,大專家、大學者也有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