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2 / 2)

(2)造成孩子敵對情緒的原因:造成孩子這種敵對情緒的原因,仍然是家長教育不當。其失誤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①家庭缺少溫暖的氣氛。家庭裏缺少溫暖、缺少愛,是敵對情緒產生的常見原因。家長間的冷漠,家長對孩子缺少關心和愛護,特別是早期母愛缺失,以及家長與子女之間缺少應有的感情交流,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冷漠、敵意的情緒。特別是單親家庭、再婚家庭、即將破損的家庭,都易對孩子的敵意情緒產生影響。

②家長過分注重智力教育。許多家長在學習成績上過分苛求孩子,考不好了就拳腳相加,不允許孩子有其他興趣愛好,隻讓孩子一門心思地放在學習上,讓孩子享受不到人情的溫暖,體驗不到豐富的情緒世界,特別是學習上的一點挫折就引起了家長的強烈反應,嚴重挫傷了孩子脆弱的心靈,覺得家長都對自己這樣無情,何況別人了,頓覺世上人情冷漠。從此對別人很冷淡,將自己包裹起來,不與別人進行感情上的交流。

3.“我不敢”——抑鬱情緒的根源

(1)“我不敢”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孩子:抑鬱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十分有害,是一種消極的複合性負麵情緒,包括有悲傷、恐懼、焦慮、痛苦,羞愧、自罪感等。它使孩子心理過度敏感,甚至可達到神經質的程度,痛苦體驗較多,焦慮感強,總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對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縮的態度。因為他們常感到無力去應付心理上的這種僵化狀態,所以具有較強的自罪感。這種孩子往往不能以正常心態來看待挫折,往往會過度偏離事實和實際情況,把本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視為自己的失敗和無能的結果,從而產生自我低估和自我責備,對未來充滿無望,甚至麻木感。抑鬱情緒的孩子常具有強烈的潛在依賴感,一旦失去得以依賴的對象(如父母)或找不到外界的支持時,就會陷入憂鬱之中,產生無助感。由於失敗而使人感到無能力去應付時,就會放棄應付外界事物,完全受外界環境的擺布。如果這種抑鬱情緒轉移到學習活動上時,就會使孩子缺乏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害怕困難,一旦遇到挫折(如考試成績不太好),就會自暴自棄,甘於失敗,認為自己不行了,也不再做任何努力與拚搏,學習成績會一落千丈。

(2)導致孩子抑鬱情緒的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這種抑鬱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孩子自身氣質的問題,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早期喪失。早期喪失可導致抑鬱情緒。常表現在失去親人、失去已有的榮譽、失去他人的支持等方麵的時候,孩子產生情緒上的失落感與失助感。

②心理承受力缺失。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犯操之過急的毛病,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準備是否充分,就把孩子推入一個陌生世界,讓孩子獨立地去應付,從而使孩子飽嚐挫折,進而產生抑鬱情緒。

③強化個性氣質負麵效應。具有抑鬱氣質的孩子比其他氣質類型的孩子更易形成抑鬱心態。有些家長不太注意孩子的氣質特點,或缺少氣質教育的經驗與知識,不知對孩子的氣質特征進行引導,使孩子氣質的消極特征得以無限製地發展,這些都是導致孩子抑鬱情緒滋生的心理因素。

專家提示: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宗旨是使孩子形成一個健全、日趨完善的人格,具有一種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結構。使孩子認知、情感、意誌各種心理品質統一協調發展,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才。

十一、希望孩子聽自己的,

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社會經驗少,很多事情不能去做,所以事事不放手,替孩子決定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從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小事,到孩子人生的重大決定都幫助孩子做出。在家長的這種模式培養下,孩子不能做任何的決定,離開了家長就不能幹任何事情,成為一個無能的人。

專家提示:

孩子的不良心理會影響其生活、學習,難以形成健全、完善人格,而且讓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差,將來在社會上難以立足。

§§第二章 當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