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嗣的夫人錢氏,原籍也在開封,是個深明大義的女人,平時常勸丈夫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先宗廟。當她得知劉鈞強逼女兒外嫁一事,悲憤難禁,對丈夫說:“劉鈞簡直是利令智昏!自己甘作韃子的兒皇帝也就罷了,如今還要將芳兒往火坑裏推。他眼中哪還有你這個樞密使啊!相公,與其在此忍辱含垢,還不如回歸中原、投奔宋朝。否則,芳兒可就是死路一條了!”
王延嗣心中早有南歸之意,聽了妻子的話,其意更堅。可是,怎樣才能不引起劉鈞的注意,順利地潛回開封呢?王延嗣經過反複思考,終於想出一個萬無一失的方案。
王延嗣首先向劉鈞表示,同意將女兒嫁給撻烈,以免他產生提防之心;接著又大張旗鼓地置辦嫁妝。一時間,北漢君臣和城中的居民,都知道王樞密使的小姐將嫁往遼國的事。
轉眼到了十二月,離撻烈來迎娶的日子隻有十多天了。王延嗣和妻子、女兒,在七八名親兵的護衛下,前往開陽鎮選購衣物。
開陽鎮在北漢與宋朝晉州的交界處,是兩方民間交易的地點。大量產自江南、中原地區的華美絲綢、布料和其他物品,經過數道商販之手運到這裏,以驚人的高價,銷售給北漢的富紳達官。因此,王延嗣攜家人來此為女兒出嫁購置衣物,是十分平常的事,絲毫不會引起劉鈞的懷疑。殊不知王延嗣早已收買了當地邊境守軍的一個頭目,做好了南歸的一切準備。
到了傍晚,當夜色剛剛降臨,繁星初現的時候,王延嗣一行三頂轎子、十幾個人,由幾名守軍士兵引導,迅速越過邊境地區,奔向屬於宋朝管轄的晉州地界。
王延嗣麵朝南方,凝望著那灰色天幕下綿延起伏的山脈的輪廓,不禁兩眼濕潤,心潮澎湃。回家了,該回家了!自己少小離家,在太原生活了二十多年,忍辱負重,真是不堪回首啊!
乾德五年(967年)年底,宋貴妃生下一子,取名德芳。小德芳天庭飽滿,白胖可愛。趙匡胤四十二歲得了這樣一個胖小子,欣喜之情可想而知。德芳滿月那天,趙匡胤詔令改元“開寶”,大赦天下,又正式冊封宋貴妃為皇後。所謂“母以子貴”,宋貴妃因此而確立了她在後宮的至尊地位。
恰好在宋朝改元之日,王延嗣抵達京城,去謁見宋主。
王延嗣乃北漢重臣,如今棄漢歸宋,趙匡胤自是極為高興,親自在講武殿接見。
王延嗣來到殿中,行過叩首禮,抬頭一看,見趙匡胤隆鼻豐頤,相貌堂堂,心中好生歎服。他從懷中掏出一卷黃色絲絹,雙手捧著說:“陛下,此乃臣耗費多日繪製的北漢地形圖,或許有可用之處,請陛下笑納。”
殿前內侍接了過去,呈給趙匡胤。趙匡胤打開一看,是一幅繪製得極為精致詳盡的絹圖,北漢全境的山川地形、交通關隘、兵員配置等情況,都標繪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趙匡胤大喜。廣濟大師從前所賜《輿地與兵法》,雖也繪有北漢地形,但僅具輪廓,而且幾十年過去,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另一方麵,朝廷派往北漢的探子,又往往缺乏繪製精密地圖的才能。因此長期以來,他想得到一幅詳盡的北漢全圖,始終未能如願。而獲得這樣一幅地圖,顯然是對北漢采取軍事行動的必要前提。
趙匡胤愛不釋手地撫摸著那幅絹圖,滿臉含笑地對王延嗣說:“王先生情係桑梓,棄暗投明,又給朕帶來了如此豐厚的禮物,朕好生感激。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在朝廷任職?”
“臣既絕漢回歸,願竭忠盡智。隻恐才疏學淺,不堪驅使耳。”
“王先生不必過謙。朕未登基時,便聞先生大名。能繪出如此精密的地圖,天下複有凡人?王先生若不嫌棄,朕任你為集賢殿學士。不知可否?”趙匡胤見王延嗣儒雅穩重,確是謙謙君子,不知不覺生出幾分敬意。
王延嗣之所以潛回開封,主要是出於對北漢親遼的不滿,以及擺脫女兒外嫁的厄運,當然也有宦途上的考慮。他連忙跪伏地上:“微臣不才,多謝陛下器重。臣雖駑鈍,願盡力焉。”
當天下午,趙匡胤獨自埋頭案前,仔細地研究那幅地圖。由於全神貫注,一直看到黃昏,直到張總管忍不住提醒他,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他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手腳,信步走出大殿。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天空又下起了雪,飄飄灑灑地在殿外飛舞,皇宮大內的鳳閣樓台,都籠罩在銀白之中。
春天的雪,晶瑩而滋潤,一片片輕盈地滑翔,如同漫天嬉戲的精靈。趙匡胤站在台階下,伸手接住幾片飄進殿廡的雪花,涼沁沁的,轉瞬間在手掌中化成幾點細小的水痕。他佇立殿外,一動不動地凝視前方,似乎要讓目光穿透雪網、高牆和重山,看到那片讓他久久縈懷的土地。
趙匡胤從小就立誌收複燕雲十六州,後來無論是投軍為將,還是登基為君,此誌從未忘懷。隻是因為各方麵的限製,始終沒能如願,這幾乎成了他一塊最大的心病;如今天從人願,王延嗣南歸,帶來了北漢全圖和各種必要的信息。以大宋目前的強大軍力,加上王延嗣的幫助,一舉克複北漢決無問題!
趙匡胤心潮激蕩,倏地轉身,令內侍立刻通告趙光義進宮。
晚上,大雪依然紛紛揚揚地飄著,趙匡胤與趙光義共乘一輛車輿,來到趙普家中。趙普夫婦見聖上親自來訪,馬上出門恭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