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趙普苦心勸太祖 太祖決心攻北漢(1 / 3)

趙匡胤與趙普夫婦在廳堂中坐下。魏氏讓仆人將一個精致的青銅火爐安置在堂前,溫熱的氣息在屋子裏麵彌漫開來,驅散了室內的冷氣。魏氏還親自煮茶奉上,將熱氣騰騰的香茗,端到各自座位旁邊的幾案上。

趙普端起茶杯,輕輕吹了一下,靠在唇邊抿了一口,問道:“夜裏的寒氣更重,陛下為什麼還要冒雪出宮呢?”

趙匡胤微微笑道:“朕夜不能寐。一榻以外,皆他人也,何以入睡?故來見卿。”

“陛下連克南平、楚、後蜀諸國,猶以天下為小嗎?南征北伐,今其時也。願聞陛下之意。”

“朕欲取太原,未知可否?”

趙普略一遲疑,說:“非臣所能知也。”

趙匡胤見他反應冷淡,慷慨說道:“幾年來,我大宋收複南方三國,威震天下,南唐、吳越、南漢已成強弩之末。目前,大宋後顧之憂已消,精銳禁軍多達三十餘萬;更兼王延嗣南歸,北漢地形、軍情,盡在朕的掌握中。此時不取太原,更待何時?”

趙普捋了一下頷下的須髯,從容回答:“太原乃西、北兩邊之天然屏障,若一舉而下,則邊患我獨當之,此其一也;劉鈞近年外結遼人,內羅俊彥,兵員充足,糧草山積,實力不可小覷,此其二也;北漢以逸待勞,我軍勞師襲遠,所耗軍資巨大,必致國庫空虛,若遇水旱之災,激起民變,則禍患無窮,此其三也。唯陛下深思。”

趙匡胤臉色一變,憤然道:“愛卿總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朕不信他彈丸之地,能與我大宋抗衡!”

趙光義這時擔任開封府府尹,經過多年的磨煉,顯得持重成熟了許多,他也開口勸道:“宰相所言確實有理!臣聞北漢與遼人簽訂了盟約,故大宋之對手,不僅是北漢一隅而已,而且劉鈞手下之趙文度、郭無為、楊業諸人,皆一時英彥,非易與之輩也。”

趙匡胤猛地站起,在廳堂中急速地來回走動,嘴裏說:“難道就讓劉鈞長期占據太原,猶如刀懸顱項,令朕不得安臥嗎?”

趙普仍是一副慢條斯理的樣子:“陛下放心,北漢固守一隅,並無多大作為,時機一到,即可一舉蕩平。無須憂慮也!”

趙匡胤長歎一聲,默然無語地回到幾案旁邊坐下。

第二天,趙匡胤又特意召來王延嗣,向他仔細詢問北漢君臣的情況,問道:“王先生,若我大宋揮兵討伐北漢,可有把握?”

王延嗣略一思索道:“臣認為,遼漢聯盟,是蕩平北漢的最大障礙。此外,大將楊業父子,是大宋軍事上最強勁的敵手。依臣看來,陛下還是不要急於進攻北漢,待統一南方後再做計較。”看到王延嗣也如此認為,趙匡胤心中雖然遺憾,可是也無話可說了。

七月,北漢主劉鈞因病暴死,養子劉繼恩繼位。趙匡胤得到消息,收複北漢的雄心重新萌發,而且極為堅定,無論趙普怎麼勸說,他都不聽。趙普喟然歎道:“欲速則不達,陛下不聽臣言,急於北伐,隻恐徒致勞軍耗資,反遺禍患矣!”

趙匡胤心意已決,火速調集兵馬,令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為河東行營都部署,率領八萬禁軍攻打北漢;令大將盧懷忠等人領兵駐紮潞州,作為輔翼。

李繼勳是大名元城人,曾與趙匡胤同為郭威帳下的校尉,後來一直任職軍中。宋朝立國,趙匡胤命他駐守漢、宋邊境,立下赫赫戰功。李繼勳身如鐵塔,力大無比,一頓可食十斤肉、三壺酒,雖年近六十,仍然硬朗矯健,令北漢將士十分畏懼。

九月,李繼勳率軍越過邊境,立營紮寨。正在此時,北漢發生內亂,劉繼恩被人所殺,其弟劉繼元接任帝位。李繼勳聞訊大喜,即刻拔寨進軍,向北挺進。

劉繼元得知宋軍大舉北進,倉促之間,不知如何應敵,幸得趙文度、郭無為、楊業從容調度,一麵遣使向遼國請求援兵,一麵令大將馬峰領兵五萬,前往迎敵,方得稍安。

兩軍在團柏穀相遇,各列陣勢。宋軍先鋒將何繼筠年輕氣盛,舞動雙槍出陣叫戰,北漢軍偏將江文挺刀而上,催馬應戰。兩人刀槍相交,拚死搏殺,一時間難分難解。

李繼勳久經戰陣,經驗老到。他見對方人少,且陣勢不整,便趁其不備,突然指揮大軍猛衝過去。馬峰猝不及防,部隊約束不住,隻得隨軍稍退。何繼筠見機,奮其神威,將江文通挑落馬下。北漢兵一時喪膽,宋軍士氣大振,爭先恐後一陣掩殺,北漢軍全線崩潰,作鳥獸散。

這一仗,宋軍大獲全勝,殺敵八千,繳獲馬匹五百,奪取汾河橋,迫近太原城。李繼勳當晚大犒將士,次日引軍渡過汾河,直搗太原。

距太原五十裏,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間,有一片寬廣平坦的原野,人稱“望城原”,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片原野的土地深處,不知掩埋了多少征人的屍骨,不知聚集了多少戰死的冤魂。這裏的草木異常茂盛蔥鬱,人們都說,那是年輕的軀體與血液滋潤而成,甚至割草的時候,也能聞到那股血腥味兒。

李繼勳率軍來到望城原,接到探子報告,說北漢軍已在原中嚴陣以待,主將乃是北漢“無敵將軍”楊業。李繼勳早就預料到,在此必有一場惡戰,但一聽楊業出戰,仍不免一陣心跳。李繼勳指揮部隊緩緩前進,看到對方的軍隊時,他下令結成陣勢,將八千名弓箭手調到陣前,以防敵軍突擊。待一切布置完畢,又傳令宋軍保持隊形,小心翼翼靠近漢軍,在相距三十丈的地方停了下來。李繼勳舉目望去,隻見北漢軍人數並不多,但軍容嚴整。軍隊前列中央一麵“楊”字大旗下,楊業騎著一匹赤兔馬,須髯飄飄,威風凜凜,周圍是一群英姿勃勃的青年將領,他的七個兒子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