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偏安南漢一朝喪 飄搖南唐苟求全(1 / 3)

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立刻召來群臣進行商議,決定派大將軍龔澄樞率領五萬精兵,前往賀州迎敵。龔澄樞入宮較早,曾經侍奉過先帝劉晟,憑借著自己察顏觀色的本事,得到重用和賞識,哪裏有領兵作戰的本事?目前形勢所迫,無法推卻,隻好硬著頭皮上了。誰知,大軍還沒有到達芳林,就聽到宋軍已經逼近的消息,一時間亂了陣腳,不管三七二十一,丟下大軍獨自一人逃跑了。因此潘美得以順利攻下賀州,接著又一連攻下昭、桂、連三州,直逼韶州。

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手下另有一員大將,名叫李承渥。此人不但驍勇,而且擅長馴象,能驅象用於軍陣,號稱“象兵將軍”。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見宋軍勢盛,連下數城,唯恐危及廣州,便搜羅國中十萬精銳人馬、馴象千餘頭,令李承渥率領,開赴韶州前線。

李承渥領兵來到韶州城北,在蓮花峰下列成陣勢,以千餘頭大象為先鋒,每頭象載十餘人,皆頭紮白巾,手執長兵器,大聲呐喊,向宋軍陣地衝去。宋軍將士都是北方人,初次見到這樣聲勢浩大的象兵進攻,未免心虛,臉上露出驚慌之色。

潘美急了,令親兵數十人,分頭傳告將士們道:“象陣並不可怕。弟兄們趕快準備強弩,盡力攢射,並敲銅鑼、放鞭炮,管教象群回竄,反傷南漢兵!”

宋軍將士聽了,才稍稍放下心來。待象兵衝到陣前,潘美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射向象群。與此同時,宋兵紛紛敲起鑼鼓、放起鞭炮,頓時響聲震天,仿佛震雷驟起。大象受此驚嚇,果然紛紛逃竄。騎在大象上的士兵控製不住,多半被甩了下來,經象腳踐踏,轉眼成了肉餅。潰散的象群,撇開四條粗腿飛跑,把象陣後麵的大隊南漢兵衝得七零八落。

潘美乘機麾兵衝殺過去,猶如秋風掃落葉,殺得南漢兵哭爹喊娘,抱頭鼠竄。李承渥還算跑得快,僥幸撿了一條性命。

這一仗,宋軍大破敵軍象陣,殲敵五萬餘人。潘美馬上差人向皇上報捷,同時驅兵急進,於次年正月,攻下廣州附近的英德和南雄,屯兵雙汝山下,離廣州城隻有十裏之遙了。

宋軍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廣州城內一片混亂。一貫狂妄驕橫的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急得頓足捶胸,李托、龔澄樞等一班大臣也束手無策。

宮中大殿內,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如同困獸一般,拔劍將一張精美的幾案砍得稀爛,憤怒地說:“寡人平日待你們不薄,現在麵臨生死存亡,你們卻一言不發,畏敵如虎。究竟是何道理?”

才人盧瓊仙上前奏道:“陛下,城中兵員不足,難與宋軍抗衡。臣妾以為,不如與宋軍議和,多納金銀美女,以求渡此難關。其他事情,以後再議。”

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別無良策,隻好姑且依從,遣使前往雙汝山議和。

潘美在大帳中接見漢使,嗬斥道:“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與我大宋分庭抗禮,出言不遜,又荒淫無道,荼毒百姓,罪不可赦,議和決不可行!你回去轉告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速速獻城納降,方可保全性命。否則我大軍克城之日,定教他死無葬身之地!”

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聞報,下令宦官樂範,將僅有的十來艘大船泊在海邊,裝著媚豬等寵愛的妻妾和宮中的奇珍異寶,準備遠逃海外。

那樂範本是個奸惡小人,心中早存異圖。他趁著混亂,把宮中的黃金珠寶悉數搜刮上船,並指揮手下親信死黨,連夜起錨駛離廣州,逃往南洋去了。等到次日早晨,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來到海濱碼頭,唯有海水浩淼,汪洋一片。他不禁仰天長號,徒喚奈何!

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此時已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隻好無條件向宋軍投降。李托、龔澄樞心知即使投降,也難免一死,於是糾集心腹,在城內四處放火,焚毀府庫宮殿。偌大的一座廣州城,頓時黑煙四起,火光衝天。

潘美接到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的降表,急率大軍入城,分兵保護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撲滅大火、維護秩序。三天之後,城中已基本安定,李托、龔澄樞亦被擒獲,當即斬首示眾。於是潘美令尹崇珂領兵兩萬,押解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等人先行返京,自己仍率軍駐紮廣州。

南漢自劉隱據廣州,至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亡國,凡五主,曆六十五年。當時廣州有一首民謠頗為流行:“羊頭二四,白天雨至。”人莫能解。等到潘美入城,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喪國,正好是二月初四,而這“天雨”二字,意謂宋師如及時雨,救民之困渴。

南征之役,宋朝得到六十個州、兩百一十四個縣,擴大了疆域,增加了人口,更為重要的是,宋朝的領土由北直貫南海,將東麵的南唐、吳越牢牢地控製起來。事實上,這種局麵一經形成,東邊二國再也無法逃脫滅亡的命運了。

三月,趙匡胤親禦明德門,接受獻俘。劉“圖_figure_0000_0000”“png”這時也不再顧及國主的麵子,俯伏地上,連連叩首道:“罪臣年十六登基,李托、龔澄樞等皆先主舊人,把持朝政。在國時,罪臣是臣下,他們才是國王。此情還望陛下詳察聖裁!”言罷竟至垂淚。

趙匡胤見他又可憐又可笑,留下來也造成不了什麼威脅,而且他終能獻城納降,就赦免了他的罪,還賜以襲衣、冠帶、器幣、鞍馬,授予檢校太尉、右千牛衛大將軍,封為恩赦侯,令他暫住玉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