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提問和回答自有妙招(2)(1 / 3)

朱元璋:他是太不知禮了。標兒,這就是我常常提起的陳君佐先生。

陳君佐聽見朱元璋聲音之後,立即想行君臣之禮,剛按習慣稱臣時,朱元璋即截取話頭,利用“尋”與“臣”語音相似,又由於陳離座之舉動,語和境相隨,搶口問他“尋什麼”,自然地搪塞開。當陳君佐脫口想說“這位莫非是太子”時,朱元璋又截斷問話作答,說“標兒”“太不知禮”,“太”字恰巧成了引出答話的媒介。這一答,既巧妙地解答對方的疑問——是“標兒(即太子)”,又遮掩了別人的耳目。

8.喻答

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能化複雜為簡單,化艱深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遇到一些棘手的提問,或難以用通常語言表達的問話,如果用一個通俗形象的比喻來回答,就會勝過幾多話語——這就是喻答。

1936年11月,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史良被捕後在法庭上與法官、檢察官進行了多次論辯。其中,針對七君子的電報與西安事變的所謂聯係,有這樣一段對話:

檢察官問:你們給張學良的電報引起西安事變。

史良答:比方刀店賣刀,買了刀的人也許用來殺人。檢察官的意思,難道殺了人要刀店負責麼?

這件事如果就事論事,可能既費口舌而又說不清。史良隻用了一個通俗的比喻,即刀店與買刀者殺人的關係,嚴正地指出自己的觀點:西安事變要由發電報的人負責與殺了人卻要刀店負責同樣是無比荒謬的。這樣,既指出檢察官“你們給張學良的電報引起西安事變”的推論不能成立,又諷刺了檢察官的愚蠢與蠻橫。

由此可見,巧妙的喻答既充滿睿智,以簡馭繁,又有深入淺出的功效。

轉移話題的10種技巧

1.自然轉換法

即使一個最好的話題,也有興趣低落的時候,這時候,可以停止對原話題表示意見,自然而然地引出另一個話題。

某中學唐老師,悉心鑽研中國古典文學,出版了20萬字的《中國詩歌發展史》一書,該校的文學社小記者到唐老師家采訪。

小記者:唐老師,您的大作《中國詩歌發展史》與讀者見麵了,我們想請您談談撰寫這本書的經驗,好嗎?

唐老師:(很為難地,沉默了片刻)隻是一個專題學習,談不上什麼經驗。

小記者:(抬頭,望著牆上的隸書)唐老師,這隸書是您寫的吧!(轉換話題)

唐老師:是的。

小記者:那麼請您談談隸書的特點,好嗎?

這正是唐老師感興趣的和願意談的話題,於是唐老師便由“蠶頭雁尾”講起,講得非常細致、非常認真,也很起勁。在講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雙方彼此增進了感情。這時小記者才不失時機地說:“唐老師,您對隸書很有研究,我們以後還要請您多加指導,不過,我們現在十分想聽聽您是怎樣寫成《中國詩歌發展史》這本書的。”此刻,唐老師深感盛情難卻,也就隻好加以介紹了。這樣既緩和了氣氛,又達到了談話的目的。

2.打斷引開法

在交談中,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立即打斷,巧妙引開。例如:張三患胃癌住院,為了穩定病人情緒,需要瞞住病人。一天,張三的妻子正在給他吃藥的時候,兒子闖進來冒失地問:“爸爸,聽說你這病是胃……”妻子立即打斷兒子的話,說:“胃潰瘍,不要緊的。”這一打斷後的轉移話題,巧妙地利用兒子話中“胃”字,引開了關於“胃癌”的敏感話題,將病情輕鬆地引到了“胃潰瘍”上麵。這就既防止了丈夫病情的泄露,也讓兒子知道了自己的冒失,可謂一箭雙雕。

3.引申轉移法

把正在談論的話題向前引申一步,導致新話題的出現。例如:山東五音戲《王小趕腳》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二姑娘:你家都有什麼人?

王小:我家就有一個病懨懨的老娘。

二姑娘:有做飯的沒有?

王小:早先俺娘好好的,都是她老人家給我做飯;現如今她病了,我得自己生火做飯了。

二姑娘:唉!我是問你有了媳婦沒有?

王小:光個老娘還養不了哩,人家誰跟咱?

二姑娘:我給你保個媒吧?

上麵的話題轉移過程是,由“家裏有什麼人”引申到“誰做飯”,進而引申到“有媳婦沒有”,再引申到“給你保個媒”。話題的轉換像一環連一環,自然連貫。

4.答非所問法

顧名思義,就是在交談時故意不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而是轉移到談別的無關的問題。這是因為在交談中,有些問題我們不便直接表態,想回避這類問題可又不想因為中斷交談而使對方尷尬。這時使用答非所問這個方法來轉移話題就非常合適。例如:張科長和李科長喝酒,張科長喝醉了,說:“老李,你說,昨天陳部長批評我對不對?我為什麼就不能長工資?他這是不是故意整我?”李科長說:“咱部裏又出了一件事你知道不?小黃寫農村黨員思想現狀的調查報告,在《內部思想通訊》上發表了,還加了編者按……”在這裏,李科長使用的就是“答非所問法”。

5.節外生枝法

在交談中,想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麵,切不可一味地糾纏在原話題上,而應根據原話題的某一點,轉移到對自己有利的另一個話題上。例如:某劇場服務員懷疑一個男青年沒買票,說:“同誌,請把票拿出來看一下。”男青年因服務員懷疑他而不滿,一邊拿出票,一邊吵鬧,訓斥服務員。服務員賠禮道歉仍然止不住男青年吵鬧。服務員嚴肅地說:“政府有明文規定,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你違犯了規定,請跟我出來一下。”話題一轉,青年軟了下來,乖乖地坐下看戲了。服務員也就坡下驢,教育他幾句,就離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