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避難就易
對一些十分難以正麵回答的難題,不去正麵硬碰,而是知“難”而避,從比較容易突破的方麵作答,這是避難就易法的精髓,也是拒絕辭令中比較簡單而機智的一種。
宋徽宗寫得一手好字,常為此詢問大臣:“我的字怎樣?”大臣們也無不誇獎說:“您的字好,天下第一。”有一天,宋徽宗問米芾:“米愛卿,我的字怎麼樣?”米芾是書法大家,書法勝過宋徽宗,如恭維皇帝第一,必然要委屈自己;如誇耀自己第一,又必然會使皇帝掃興,這還真是個不好回答的難題。聰明的米芾靈機一動,說:“臣以為在皇帝中,您的字天下第一;在大臣中,則微臣的字天下第一。”宋徽宗聽了心領神會,不得不打心底佩服米芾的機智。
米芾若是正麵地直接回答徽宗的問題,就必然要將自己與徽宗進行直接的比較,這樣就處於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現在他另辟蹊徑,將人依照身份分為兩類,一類是帝王,一類是臣子。這麼一分,就避免了他與皇帝之間的直接衝突,既讚揚了皇帝,使之高興,也同時肯定了自己。
拒絕回答是語言交際中的一種逆勢狀態,必然在對方心理上造成失望與不快,大者令人暴跳如雷,小者令人微微顰眉。掌握拒絕回答的方法,就是要把由於拒絕回答而造成的失望與不快控製在最小的限度之內,使自己能從無法回答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又使對方能夠接受拒絕而無可挑剔。
(14)圍魏救趙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派田忌、孫臏帶兵救趙。孫臏沒有直接進兵邯鄲,而是以重兵圍攻魏國的都城大梁,使魏軍不得不回兵救大梁,趙國之圍自解。說話中的問答與軍事上的攻防也有相似之處,把圍魏救趙的方法用於拒絕回答上,就是不受對方提問的牽製,不跟在後麵去回答問題,而是采取攻勢,提出最令對方頭痛的另一個問題,使其陷入自顧不暇的窘境,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
請看一次某外國記者與某國外交官的這樣一次答問:
記者:我想知道問題貴國所能采取的最後措施是什麼?
外交官:請閣下相信,我們最終是會解決這個問題的。而我倒真有點擔心,如果貴國的反政府運動繼續發展下去,貴國政府是否仍有維持現行統治的能力?
在答問中,外交官先把記者提出的問題擱置起來,卻另外提出一個最令某國記者頭痛的問題,使其陷入無法回答的困境。這樣,某記者提問所造成的攻勢自行瓦解,而他也就無須對原來的問題做出任何回答了。
(15)回以自解
俗話說,解鈴還需係鈴人。在有些時候,對方的提問是明知故問,想借你的口來證明一點什麼,這時你就可以用回以自解的方法來回答,以免授人以柄。一次,黃文歡在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一位西方記者問:“你在給你的同胞的信中說越南已經不再是獨立自主的國家,而是附屬於外國,你說的這個外國是誰?”顯然,那時的越南依附於哪個國家,並非什麼秘密,記者是明知故問,並想由黃文歡親口說出來予以證實。但黃文歡不想在此時此地對這個外國直呼其名,於是,機智地回答說:“你問這個外國是誰,我可以說。即使我不講這個外國是誰,所有的人都知道它是誰。”巧妙地將問題扔給他自己來回答。這種拒絕回答的方法就像彈球一樣,把對方拋過來的問題又順勢彈回去。既然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提出問題的人也一定知道,那就請他自己來做出正確的回答吧。
(16)模糊應答
這種方法的內容就是:努力尋找一些伸縮性較大、不甚精確的話語,來回答一時難以明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