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左師觸龍要麵見趙太後,趙太後認為觸龍一定是為了勸諫此事而來,於是她便擺開了吐唾沫的架勢。不想觸龍慢條斯理地走上前,見了太後,關心地說:“老臣的腳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來見太後,我擔心太後的玉體違和,今天特地來看望。最近太後過得如何?飯量沒有減少吧?”
太後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觸龍又說:“我近來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堅持散步,飯量才有所增加,身體才漸漸好轉。”
趙太後聽觸龍不提人質的事,怒氣也漸漸消了。兩人於是親切、融洽地聊了起來。
聊著聊著,觸龍向趙太後請求道:
“我的小兒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愛這個小兒子,懇求太後允許他到宮中當一名衛士。”
太後趕緊問觸龍:“他幾歲了?”
觸龍答:“十五歲。他年歲雖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時,趕緊將他托付給您。”
趙太後聽到觸龍這些愛憐小兒子的話,深有同感,便忍不住與他閑談。
太後說:“真想不到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呀!”
觸龍說:“恐怕比你們女人更愛小兒子。”
觸龍見時機已到,於是把話題深入一步,說:
“老臣認為太後愛小兒子愛得不夠,遠不如太後愛女兒那樣深。”太後不同意觸龍的這個說法。
觸龍解釋道:“父母愛孩子,必須為孩子作長遠的打算。想當初,太後送女兒遠嫁燕國時,雖然為她的遠離而傷心,可是又祈禱她不要有返國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孫孫相繼在燕中為王。太後為她想得這樣長遠,這才是真正的愛。”
太後信服地點了點頭。觸龍接著說:“太後如今雖然賜給長安君許多土地、珠寶,但若不使他有功於趙國,太後百年之後,長安君能自立嗎?所以我說,太後對長安君不是真正的愛護。”
觸龍這番話說得趙太後心服口服,同意給長安君準備車馬、禮物,送他去齊國當人質,並催促齊國出兵。而齊國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趙國之圍。
觸龍說服趙太後的方法,便是運用曲徑通幽、以迂為直策略的典範。
英國軍事家哈利也曾說過:“在戰略上,漫長的迂回道路,常常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
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般認為,既然是說服,當然就得憑借好口才。其實,偶爾采取沉默戰術也能達到說服的效果。
一些涉世不深的推銷員經常認為:沉默意味著缺陷。可是,恰當的沉默不但是允許的,而且也是受顧客歡迎的。因為這可以給他們一種放鬆的感覺,不至於因為有人催促而做出草率的決定。顧客保持沉默時,就是他在考慮是否該成交了。有經驗的業務員會利用一時的沉默來達到他的說服目的。
沉默可以引起對方注意,使對方產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頭。比如說,我們經常開著電視做其他事,其實這時我們並沒有關注電視裏的內容。可突然電視沒動靜了,便會想“怎麼了”,接著便會立刻朝電視望去。
一般來說,人們一旦習慣了某種連續而穩定的刺激,就會逐漸分散注意力,談話時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所以,為了吸引對方分散了的注意力,不妨試著停頓一下。這樣,對方一定會對突然的短暫沉默產生“疑問”,從而開始關注這個戛然而止的談話。
此外,在說服過程中,說服者通過姿勢、手勢、眼神、表情等非發音器官來表達的無聲語言,也往往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有些特殊環境裏,恰到好處的沉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說服跟談判、辯論相似,凡屬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自始至終都包含著心理上的抗衡。說服最有效的技巧之一也是對對方心理過程的把握,了解對方的心路曆程和交流環節的心理變數,就勝券在握了。在說服的過程中,如果你能夠用沉默來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這應該也算是一種高明的謀略。
二戰即將結束之時,反法西斯聯盟的三位巨頭——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主席斯大林齊聚波茨坦進行會談。
會議進行期間,杜魯門別有用心地對斯大林說:“美國已經研製成功一種新式殺傷武器,其威力比最先進的導彈還要大許多。”他暗示說這種新武器就是原子彈,並且反反複複地重複著原子彈的殺傷威力問題。
說完之後,杜魯門雙眼一動不動地盯著斯大林的麵部表情,希望從那張沉穩得如同一潭靜水的臉上看出一些變化。但是,杜魯門失敗了。坐在遠處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也在和杜魯門做著同樣的事情,他從另一個角度對斯大林的神態進行仔細觀察,但結果和杜魯門的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