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推銷說服技巧,確實大有幫助,因為這位太太已產生購買新洗衣機的決心。至於推銷員是否能說服成功,無疑是可以肯定的,隻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善於觀察與利用對方的微妙心理,是幫助自己提出意見並說服別人的要素。一般來說,被說服者之所以感到憂慮,主要是怕“同意”之後,會不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如果你能洞悉他們的心理症結,並加以防備,他們還有不答應的理由嗎?至於令對方感到不安或憂慮的一些問題,要事先想好解決之法,以及說明的方法,一旦對方提出問題,可以馬上說明。如果你的準備不夠充分,講話時模棱兩可,就會令人感到不安。所以,你應事先預想一個引起對方可能考慮的問題,此外,還應準備充分的資料,給客戶提供方便,這是相當重要的。
(3)明確說服的內容。有時,雖然滿腹的計劃,但在向對方說明時,如果對方無法完全了解其內容,他可能馬上加以否定。另外還有一種情形,對方不知我們說什麼,卻已先采取拒絕的態度,擺出一副不會被說服的模樣;或者眼光短窄,不願傾聽。如果遇到以上幾種情形,一定要耐心地一項項按順序加以說明。務求對方了解我們的真心實意,這是說服此種人要先解決的問題。對不能完全了解我們說服的內容者,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必須把自己新建議中的重要性及其優點,一下打入他的心中,讓他確實明白。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假如你說服別人,第一次不被接受時,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地說:“說了也是白說。”
4.采用先入為主式的誘導
醫學告訴我們,隻生活在有益於健康條件下的人,雖然有健壯的身體,但對某些疾病卻缺乏免疫力。為了避免病菌感染,獲得抵抗力,就需要接受某種預防注射。也就是先接受少量的病菌感染,產生抗體,以便再遇到這種病菌時,有足夠的力量加以抵抗。這就是在醫學上所謂的“接種免疫”。
這種方法同樣可以用在勸說上。勸說者不僅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同時還希望他不再受相反思想的影響,也常進行這種預防性“注射”。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持有某種見解後,從未受過攻擊,那麼在他的周圍就不會建立起任何防禦係統。當他突然遇到相反意義的說服性誘導時,會感到很新鮮,易於喪失原來的立場,改變態度順應新觀點。相反,如果這個人的見解預先受過輕微的攻擊,就經受了鍛煉,在他心裏就圍繞著這種觀點建立起比較強的“防禦工事”,從而可以經受更為有力的勸說。這就是“接種效應”。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實驗者要使被試驗者相信,蘇聯(現俄羅斯)至少在五年內不會製造出大量的原子彈。一組接受勸說後,沒有給予反駁。另外一組接受勸說後,則給予輕微的攻擊,就是告訴他們一些相反的觀點。過一段時間以後,又對所有的被試驗者進行了相反的勸說。結果,第一組被試者隻有2%的人維持了原來的態度,而第二組被試者則有67%的成功的保衛了原來的觀點。
由此可見,成功的勸說不僅要促使被勸說者形成某種態度,還要能夠預先培養他對相反觀點的抵抗能力。
5.“得寸進尺”的緊逼策略
說服對方接受一個較小的要求後,再說服他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就有了較大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把這種逐步接近目標的說服方法叫做“登門檻術”。正像你想進一間房子,又怕遭到主人的拒絕,就先說服主人讓你的腳踏上門檻,然後再說服他讓你的腳踏進門檻內,達到了這個目的,再說服他讓你進屋就不難了。這實際上是個“得寸進尺”的策略。
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種技巧是有效的。父母要求愛睡懶覺的孩子早起床,先讓他每天早起半個小時就很容易做到,待他養成習慣以後,要求他再提前半個小時。而如果一下子讓他提早一個小時就比較困難。這實際上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勸說方法。
有時候相反的技巧也會起到作用,就是首先提出一個大的要求,接著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這與直接提出較小的要求相比,接受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這種方法對於那些小商販來說是常使用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賣主先是漫天要價,再討價還價,當他降低價格的時候,人們以為他退卻了,便接受了這個價格。而實際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了交易,卻讓雙方都得到了滿意。
“登門檻術”和其相反的技術起作用的條件是不同的。當一個較大的要求過後,立即跟著一個較小的要求出現,並且與較大要求有明顯的聯係時,相反的技術更能實現其效果。而當兩個要求毫無聯係的時候,“登門檻術”就會起到作用。
說服中的禁忌
1.自說自話
在說服的過程中,有些人一旦打開話匣子就顧不上別人的反映,自始至終獨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銷自己的想法或意見,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渾然不覺聽的人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