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說話要說服力(5)(3 / 3)

因為業務關係,小王曾經遇到這樣一個人,每當她說起話來,總是滔滔不絕如黃河決堤般一發不可收拾。小王本是很會說話的人,但想在她那裏插上幾句話,卻始終沒有機會。最近一次見麵,那位女士興致高昂地敘述她的事業是如何蓬勃,小王則僵著一張笑臉在桌上撥弄著文具。三十分鍾過後,小王終於鼓起勇氣對她說:“對不起,待會兒我還有事,我先走了!”

有個名人說過,漫無邊際的喋喋不休無疑是在打自己付費的長途電話。這樣不但不能表現自己的交談口才,反而令人生厭。如同上文中的那位女士,她的“單口相聲”非單沒能達到交流思想和增進感情的效果,相反讓她飽嚐了唱獨角戲的苦果。

2.口無遮攔

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這人是個直脾氣,說錯了你別見怪。”乍一聽挺真誠,其實仔細推究起來,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種意義,即給自己說錯話或可能說錯話開脫。那麼既然有開脫之嫌,時間一長,難免會被聽者窺破。這樣一來,即使你當時確乎真心,也許還是會被對方誤解,從而產生芥蒂。

在交談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給其他人造成不快。

老王和老張平時愛開玩笑,幾天沒有見,一見麵一個就說:“你還沒有‘死’呀?”對方也不計較,回一句:“我等著給你送花圈呢。”兩個人哈哈一笑了事。

後來,老王因病重住進了醫院,老張去看望,一見麵想逗逗他,又說:“你還沒有死呀?”這一次,老王變了臉,生氣地說:“滾,你滾。”把他趕了出去。

即使是親密無間的朋友,說話也不能口無遮攔,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有些人說話之所以惹惱人,並不是他們不會說話,而是場合觀念淡薄。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當務之急在於增強場合意識,學會分辨不宜直接說出口的話,要學會用婉轉的語言來表達,以免給對方造成不良刺激,破壞談話的情緒,甚至使談話無法進行下去。

3.忠言逆耳

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忠言逆耳,麵對別人出現的錯誤寧願三緘其口,也不願吐一個能夠勸告別人的字,雖然他(她)因此從未得罪過生活在他身邊的人,但他(她)卻無疑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我們常說,忠告對於幫助他人和建立真誠的人際關係,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那麼反過來講,不能給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誠的人,這種人不能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忠告於對方,也就無法得到對方的關愛。因此,我們應該歡迎忠告,更應該給人以忠告。

(1)謹慎行事

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因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必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產生你教訓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緒。

(2)選擇時機

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是忠告的第二個要素。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終沒有辦好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忠告。如果你這時不適時宜地說“如果不那樣就不至這麼糟了”之類的話,即使你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裏卻會頓生“你他媽沒看見我已拚出死命了嗎”的反感,效果當然就不會好了。相反,如果此時你能行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的安慰話,然後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是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除此之處,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以一對一,避開耳目,盡量避免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

(3)切勿比較

忠告的第三個要素,就是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例如,“我說二強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禮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還比他大兩個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學習,做個好孩子喲!”一位母親這麼忠告自己的兒子。

“哼,嘴裏整天是小正這也好那也好,幹脆讓他做你的親生兒子算了!”

兒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母親的忠告效果是適得其反的。

再如,“我說,你看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齊齊的,而你總是不修邊幅,你就不能學學人家的好樣嗎?”丈夫對不整潔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學學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賺得多嗎?你有了錢,難道我還不會打扮?”

雖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點,但出於自尊心,她沒好氣地回敬著丈夫,丈夫的忠告自然失敗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